[发明专利]群组资源补建的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70773.0 | 申请日: | 2017-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92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刘胜国;彭艺;张金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H04W36/08;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文娟;刘芳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资源 方法 装置 用户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群组资源补建的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本发明提供的群组资源补建的方法包括:判断当前接收的第一广播消息中的第一跟踪区域码TAC与上一次接收的第二广播消息中的第二TAC是否相同;第一广播消息为第一小区的广播消息;第二广播消息为第二小区的广播消息;若否,则向核心网设备发送TAU请求消息,以使核心网设备在确定第一小区不存在群组资源时向第一基站发送群组资源建立指示,第一基站根据群组资源建立指示建立第一小区的群组资源。本发明的群组资源补建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系统资源消耗少且补建周期短,同时保证了用户设备可以正常监听群组消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工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群组资源补建的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群组建立时,核心网设备首先查找该群组内签约的在线用户列表,指示用户所在的小区对应的基站建立群组资源。群组内的每个用户的用户设备都有可能发生跟踪区更新(Tracking Area Code Update,简称TAU),也就是从一个跟踪区(Tracking Area,简称TA)移动至另一个TA,其中,一个TA至少包括一个小区。TA采用跟踪区标识(Tracking AreaIdentity,简称TAI)进行标识,TAI由移动国家码(Mobile country code,简称MCC)、移动网号(Mobile Network Code,简称MNC)和跟踪区域码(Tracking Area Code,简称TAC)组成,其中,各TAI的MCC和MNC不发生变化,TAC发生变化。
在一个TA包括对个小区的应用场景下,也就是说多个小区对应同一个TAI,群组里的用户设备A从小区1移动至小区2后,若小区1对应的TAC和小区2对应的TAC不相同,说明用户设备发生了跟踪区更新,那么核心网设备就会指示基站建立所有与小区2对应的TAC相同的小区的群组资源。具体过程为:若与小区2对应的TAC相同的小区所属的基站包括N个基站,那么核心网设备会分别向N个基站发送群组资源建立指示,N个基站分别建立与其对应的小区的群组资源。
上述群组资源补建的方法,需要同时补建多个群组资源,导致系统资源消耗大,补建周期长;且用户设备并不一定会移动至当前所在TA的每个小区中,导致了部分补建的群组资源被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群组资源补建的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群组资源补建的方法造成的系统资源消耗大,补建周期长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群组资源补建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判断当前接收的第一广播消息中的第一跟踪区域码TAC与上一次接收的第二广播消息中的第二TAC是否相同;所述第一广播消息为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小区的广播消息;所述第二广播消息为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二小区的广播消息;
若否,则所述用户设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跟踪区更新TAU请求消息,所述TAU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标识和所述用户设备所属的群组的标识,以使所述核心网设备在确定第一小区不存在群组资源时向第一基站发送群组资源建立指示,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群组资源建立指示建立所述第一小区的群组资源。
如上所述的方法,在所述用户设备判断当前接收的第一广播消息中的第一TAC与上一次接收的第二广播消息中的第二TAC是否相同之前,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获取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广播消息和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二小区的第二广播消息,所述第一广播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二广播消息中携带第二小区的标识;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标识和所述第二小区的标识,判断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是否相同,得到的判断结果为否。
如上所述的方法,若所述第一TAC与第二TAC相同,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07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