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不锈钢酸洗液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70675.7 | 申请日: | 2017-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7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赵正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正芳 |
主分类号: | C23G1/08 | 分类号: | C23G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不锈钢 酸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制品行业中的热镀合金,尤其涉及新型环保钝化液。
背景技术
不锈钢是一种以钢、铬、镍、钼以及铜等为主要的合金,当这种合金金属暴露在空气中时,氧气会在表面上形成钝化膜,从而使得该合金的耐腐蚀性优异,比普通钢不锈钢在防止生锈方面、腐蚀性能方面更加优异,寿命长且适应各种环境,并可以做出各种适合的档次和外观。这种铬性不锈钢是不同于碳性不锈钢的,碳性不锈钢表面上的铁会加速氧化,而铬性不锈钢因为含有三氧化二铬这一物质,使得金属分子结构不易破坏,从而起到防止腐蚀、扩散的作用。
为了提高此种不锈钢的坚固性,会对其进行锻造、热轧、热处理等工艺,在热处理工艺过程中,会在不锈钢表面形成一种放至表面氧化的油性混合物的表面层。
一般处理这一层金属表面氧化物的方法是用化学方式去除表面氧化物,即表面酸洗处理技术,在酸洗处理中去除油性混合物氧化层,还原抗腐蚀性、防锈和抗氧化作用,提高耐腐蚀的性能,保持金属原有的性能。
美国专利第3025189号中,硝酸和羟基酸的组合,用于出去铁锈不锈钢。然而必须进行预处理,用碱性物质处理金属的麻烦;在美国专利4470920号中,公开了不锈钢金属氧化物去除,其中的氨基羟酸、羟基酸,如:氨基磺酸、硝酸、酒石酸、马来酸、葡萄酸、抗坏血酸和乳酸以及赖氨酸、谷氨酸和DL-丙氨酸和一个螯合剂以水溶液的形式之一,但是其中列出来的方式对处理时间和温度都有很大的要求。
此外,传统的处理方式使用比例为1:1或者是1:3的硝酸和氢氟酸的化和混合液体,加热至70℃来去除碳化物和油层。然而氢氟酸和硝酸的混合化学物在反应的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气体,如氟气这种剧毒的毒性气体,经过呼吸、皮肤接触,会严重侵蚀人体健康,降低人类寿命。
另外,因为在处理过程中还产生了含有氟分子的废液及清洗废水,因为现在还没有有效去除氟成分的方法,所以对废水的处理不足页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然而对碳化油物的处理又是必须的。此外,在使用硫酸、硝酸和氢氟酸等化学混合物时,硫酸在高温过程种也会产生SOX气体,从而延长了处理时间。因此,应该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减少稀有金属的损耗以及降低对环境影响还能降低生产成本且环保的新型不锈钢酸洗液。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不锈钢酸洗液,此酸洗液由以下成分组成:N-laurylsarcosinate, N-laurylsarcosinate的化学式为:C15H29NO2Na,含量为0.1-1g/L。
此酸洗液还包括硫酸,硫酸的含量为50-300g/L。
此酸洗液还包括硝基萘,硝基萘的含量为30-100g/L。
此酸洗液还包括氟化铵,氟化铵的含量为50-80g/L。
此酸洗液还包括三价铁,三价铁的含量为1-10g/L/l。
此酸洗液还包括有机酸,有机酸的含量为10-50g/L。
有机酸由柠檬酸、草酸、苹果酸和乳酸中的一种或多种配制出来。
此酸洗液还包括聚乙二醇,聚乙二醇的含量为1-10g/L/l。
不锈钢酸洗液在金属损耗量为0.1μm/min。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应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N-laurylsarcosinate可以减少吸油金属的流失,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达到了保护环境的效果;2、硫酸、硝基萘、聚乙二醇、氟化铵以及有机酸可以让酸洗液在寿命上得到延长,同时减少了处理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3、本发明中不使用硝酸和氢氟酸,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4、本发明是将硫酸在低温下也可以使用,缩短处理时间,在能源消耗减少的的情况下,将会减少氧化硫气体的产生,而对使用硫酸、氢氟酸的化学混合酸液的抑制达到要求,从而防止环境的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次发明的的一个实验是在硝酸、氢氟酸以及硫酸的混合型酸洗液中进行的,新型不锈钢酸洗液中的N-laurylsarcosinate在试验中的结果是极大的减少了稀有金属的损耗,特别是 N-laurylsarcosinate可以在硝酸、氢氟酸以及硫酸的混合型酸洗液中使用,在不同的混合浓度酸洗液中的含量均为0/1-1g/L,且 N-laurylsarcosinate对金属的侵蚀也仅在0.1μm/min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正芳,未经赵正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06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