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引弧角的密封型接触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70597.0 | 申请日: | 2017-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0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安来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54 | 分类号: | H01H50/54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32212 | 代理人: | 张文婷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引弧角 密封 接触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型接触器,尤其涉及一种带引弧角的密封型接触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密封型接触器的触头结构都是采用等半径的圆柱形静触头与动触头匹配,当产品在执行带负载断开操作时,静触头与动触头之间将会产生电弧,随着动静触头间的距离不断增大,电弧也会被拉长并最终熄灭。但现有的触头结构由于是采用等半径的圆柱静触头与动触头匹配,不利于电弧的行走与熄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引弧角的密封型接触器,便于电弧的拉长和熄灭。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引弧角的密封型接触器,包括一对静触头和一对设于该静触头下方的动触头,一对所述动触头在传动机构的驱动下能够同时和一对静触头接通和断开以实现接触器的开闭,以所述静触头靠近所述动触头的一端为下端,以一对静触头相互远离的一侧为外侧,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静触头的下端的外侧部分分别形成缺口,该缺口形成引弧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弧角的表面为弧形曲面,该弧形曲面从所述静触头的下端面起始延伸至所述静触头的外侧面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弧角的表面为直面,该直面从从所述静触头的下端面起始延伸至所述静触头的外侧面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静触头为圆柱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一对所述动触头为一动接触片形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带引弧角的密封型接触器通过在一对静触头的下端的外侧部分分别形成缺口,该缺口形成引弧角,该引弧角的表面形成弧形曲面,从而形成变半径的圆柱形静触头与动触头匹配,可以使电弧沿着静触头引弧角的弧形曲面行走,使得电弧在极短时间内被拉长和熄灭,从而提高接触器的电性能指标,同时由于采用了变半径的圆柱静触头,减少了触头材料用量并有效的增加触点室的空间体积,有利于触点室内热量散失,从而进一步提高接触器的电性能指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电弧在起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电弧被拉长时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静触头 2——动触头
3——引弧角 4——电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即但凡以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参阅图1-2,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带引弧角的密封型接触器,包括一对静触头1和一对设于该静触头下方的动触头2,一对动触头在传动机构的驱动下能够同时和一对静触头接通和断开以实现接触器的开闭。其中传动机构为线圈组件、铁芯和传动芯杆等组成的,静触头为圆柱形,一对所述动触头为一动接触片形成,这些都是现有技术,再此不再详述。
以静触头靠近动触头的一端为下端,以一对静触头相互远离的一侧为外侧,一对静触头的下端的外侧部分分别形成缺口,该缺口形成引弧角3。
其中,所述引弧角的表面为弧形曲面,该弧形曲面从所述静触头的下端面起始延伸至所述静触头的外侧面上,优选的,弧形曲面从静触头的下端面中心位置起始延伸至静触头的外侧面上某处,所述弧形曲面沿一对静触点轴线所在平面的截面呈圆弧形。当然,所述引弧角的表面也可以是直面,从引弧和灭弧效果上来说,对于圆柱形的静触头来说,引弧角的表面为弧形曲面时最佳。
参阅附图3-4,详细说明下本发明的灭弧过程:本发明中带缺口的静触头1形成变半径的静触头,该变半径的静触头1与动触头2起始位置是接触在一起的,当动触头2动作执行分开操作时,会在动、静触头之间形成电弧4,参阅图3,电弧会随着动、静触头之间的距离的加大而不断被拉长,参阅图4,电弧4最终会因需要的能量增加而熄灭。由此可见,电弧4在运动的过程中,会沿着变半径的静触头即引弧角的表面行走,该引弧角的表面起到引导电弧的作用,使得电弧4的行走更加容易,从而使电弧在极短时间内被拉长而熄灭,提高接触器的电性能指标。
另外,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变半径的圆柱静触头,减少了触头材料用量并有效的增加触点室的空间体积,有利于触点室内热量散失,从而进一步提高接触器的电性能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安来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安来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05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磁继电器的线圈架组件
- 下一篇:低压断路器双故障触点执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