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丹生产废气循环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69289.6 | 申请日: | 201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36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强;朱管义;李自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骏马再生铅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76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钱卫佳 |
地址: | 2365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丹 生产 废气 循环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丹生产废气循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工业生产红丹的方法主要是将电解铅加热熔融后,球磨粉碎,经过300℃的温度自然焙烧氧化生成pbo,然后经过500℃的高温煅烧自然氧化,得到pb3O4即红丹产品,即使现在最先进的“干湿法新工艺”生产红丹,也要经过焙烧和煅烧阶段。传统方法的缺点:由于焙烧仓、氧化仓内在高温下,氧气不足,不能满足铅料的氧化需求,只能依靠延长氧化时间,才能得到红丹产品,能源消耗过大,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在目前的红丹生产工艺过程中,较为先进的工艺是在煅烧工艺阶段采取了“一种利用空气流快速制备红丹的方法”的工艺技术(专利号为:CN201510582914.8),以及与其配套使用的“地对空节能氧化炉”(专利号为:CN201510590671.2)。这种方法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节能降耗的伟大变革。该技术的实施也同样带来了一种副作用,即输入氧化炉内的热空气,被利用后,要排放大自然,被利用后的废气中含有浓度较高的铅烟、铅尘,当然铅烟、铅尘对生产工人、社会的危害性这里不再赘述。
目前对红丹生产产生的废气,通常采取通过离心通风机,将其输送到布袋除尘器内除尘、降温,然后再经过尾气净化系统处理后排放大自然。依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07-1996】的规定,铅烟、铅尘的排放浓度为0.7mg/m3,排放速率为0.027kg/h。红丹产品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气,即使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但是常年不停排放,日积月累,都会伤害到环境,最终影响人们的居住环境和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行,成本低廉效率高的红丹生产废气循环利用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红丹生产废气循环利用装置,包括布袋除尘器、废水收集池、第一雨帘过滤机构、第二雨帘过滤机构、第一输气管道、第二输气管道、空气加热器及罗茨风机,所述布袋除尘器通过第一输气管道与红丹氧化炉的排气管相接,在布袋除尘器的顶端一角设置一个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接第二输气管道一端,第二输气管道的另一端经第一引风机接至第一雨帘过滤机构的进气端,所述第一雨帘过滤机构的出气端经第二引风机接至第二雨帘过滤机构的进气端,所述第二雨帘过滤机构的出气端经第三风机接至空气加热器的进气主管道,所述罗茨风机一端与进气主管道相接,另一端接智能制氧设备,所述第一雨帘过滤机构和第二雨帘过滤机构均与废水收集池相接;
所述废气收集池位于第一雨帘过滤机构和第二雨帘过滤机构中间的下方,所述废气收集池是由三部分组成,且相互连通,左右两边为沉淀池,中间为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底部高于左右两边沉淀池的底部1米左右;一边的沉淀池由出水管连接第一雨帘过滤机构的废水出口,另一边的沉淀池由出水管连接第二雨帘过滤机构的废水出口;所述蓄水池左右两边和沉淀池向内的两边共边,且在距离蓄水池池底底部约1.6米左右留有出水口,出水口分别装有过滤布,沉淀池中的废水经过沉淀到达出水口时,再经过过滤布过滤流入蓄水池,然后蓄水池的水分别由出水管通向第一雨帘过滤机构和第二雨帘过滤机构,由于水具有蒸发的特性,因此当蓄水池的水低于一定水位时,自动补充新的水量。
所述第一雨帘过滤机构和第二雨帘过滤机构结构相同,均包括喷水管、喷头和水泵,在第二输气管道的某一点(根据生产场地布局而定)的内壁上安装喷水管,喷水管的大小和第二输气管道的内壁口径一致,喷水管底部留有废水出口,废水出口连接出水管,出水管连接预设置的沉淀池,所述喷水管上装若干可以使水雾化的喷头,喷头通过水泵及进水管连接蓄水池;
所述第二输气管道中主输气管道内内径在60cm,在喷水管处,宽度约10cm部分凸出,内口径凸出2cm左右即可,且底部留有出水孔。
所述第一输气管道的内径在30cm,所述进气主管道内径在30cm。
所述喷水管由耐高温的材质做成,形状为圆形,固定在输气管道内壁上,朝内的方向等距离留有若干喷水口,喷水口上装有可以使水雾化的喷头,在水压的作用下,众多喷水口喷出的雾水形成“雨帘”,当废气经过时,废气中的铅尘、铅烟遇冷、遇湿、遇撞后和水一道通过出水口流向沉淀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骏马再生铅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安徽骏马再生铅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92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空气环境治理系统及其方法
- 下一篇:油烟净化系统及排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