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加药系统及其加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9284.3 | 申请日: | 201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0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徐忠昶;张鑫;王铟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森荣环保处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1/72;C02F1/70;C02F1/56;C02F1/52;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60 | 代理人: | 张欢勇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系统 及其 药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药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加药系统及其加药方法。
背景技术
在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一般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而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如果只是使用化学方法进行污水处理,就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现有技术一般还要通过培植生物菌进行生化处理。
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一般都要经过混凝和絮凝的程序,而且一般均采用CaCl2、PAC和PAM来完成这两个过程,但在这过程中还需要进行pH调节,这在一定程度上需用到酸碱中和的方式,而在混凝之前会进行pH调节将pH调节到一个高的状态,而随后又会通过酸碱中和将pH调节到中性位置附件,这个过程涉及到大量的药剂添加,故一个自动加药系统的存在是相当必要的,且在药剂的选择方面也是相当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为克服上述弊端,提供一种运行稳定、处理完善、节省药剂、控制成本的自动加药系统及其加药方法。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加药系统,包括PLC、计量加药泵、连接着计量加药泵的反应池、与反应池连接的中间池和作用在中间池上的提升泵,PLC分别与室内的远程终端和设备现场的控制柜连接,且PLC还通过传感器采集反应池和中间池内的控制指标,控制柜分别与提升泵和计量加药泵连接,形成完整的控制回路,计量加药泵与药剂区连接,控制药剂的流量与流向;
进一步地,药剂区内药剂包括FeCl3、CaCl2、NaOH、H2OS4、Ca(OH)2、还原剂、氧化剂、H2O2、PAC、PAM和FeSO4,且计量加药泵依据不同的药剂种类相互独立设置;
进一步地,计量加药泵与提升泵联动;
进一步的,传感器采集的控制指标包括液位、pH和药剂含量;
进一步的,反应池内包括pH调节池、混凝池和絮凝池,三者均连接有独立的计量加药泵;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动加药系统的加药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在药剂区搅拌药剂并布置药剂储存桶,具体为FeCl3、CaCl2、NaOH、H2OS4、Ca(OH)2、还原剂、氧化剂、H2O2、PAC、PAM、FeSO4和自来水;
S2:在药剂区设置加药配比,具体为:混凝剂为FeCl3和PAC总质量100Kg,其中FeCl3∶PAC=1∶3,并将其加入2t自来水中,PAM为1.5Kg加入2t自来水中,其余药剂均为单独的100Kg药剂加入2t自来水中;
S3:根据反应池内不同池体所需药剂的不同,布置计量加药泵,并在计量加药泵上控制药剂流量;
S4:在远程控制端选择为自动加药模式,PLC根据编辑完善的逻辑方式采集控制指标,并启动或关闭提升泵和计量加药泵。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远程终端通过DP通讯线连接PLC,PLC依据现场传感器收集的指标传达指令给控制柜,完成对现场设备的控制,实现了远程自动化控制;
2.本发明在整个控制系统的布置结构上,设计紧凑、布局合理、运行稳定、并且建设投资少;
3.本发明中混凝剂采用FeCl3∶PAC=1∶3的模式,使得酸性增强,节省了后期综合调节时酸的投加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参见图1所示,一种自动加药系统,包括PLC、计量加药泵、连接着计量加药泵的反应池、与反应池连接的中间池和作用在中间池上的提升泵,PLC分别与室内的远程终端和设备现场的控制柜连接,且PLC还通过传感器采集反应池和中间池内的控制指标,控制柜分别与提升泵和计量加药泵连接,形成完整的控制回路,计量加药泵与药剂区连接,控制药剂的流量与流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森荣环保处置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森荣环保处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92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