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静脉置管输液接头固定保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8835.4 | 申请日: | 201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0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25/02 |
代理公司: | 大连八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1226 | 代理人: | 卫茂才 |
地址: | 1166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脉 输液 接头 固定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深静脉置管输液接头固定保护装置,属于护理专用器具。
技术背景
深静脉置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在危重病人的抢救方面,凡是需要TPN或者进行化疗等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患者,均需进行深静脉置管输液已达到药物直接进入上腔静脉,杜绝高渗药物或化疗药物在周围血管输注引起静脉炎或局部组织坏死。深静脉置管穿刺一次后就可长时间留置在人体内,颈内和锁骨下深静脉置管需要留置30天左右时间不等、而PICC和输液港均需留置一年,为了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在临床上要求置管输液接头端需用敷料包裹。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普通敷料未达到无菌、材质不一、规格不一、不便于输液局部观察,包裹位置不固定易滑脱,且操作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便于观察、减少感染的深静脉置管输液接头固定保护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深静脉置管输液接头固定保护装置,包括深静脉置管和固定保护套,所述固定保护套上下两端开设有通孔,深静脉置管输液接头穿过通孔固定于固定保护套中,固定保护套上表面设有开口,开口表面覆盖有可以掀开的薄膜,固定保护套下表面设有粘贴层,可以将上述保护装置固定于病人身上。
深静脉置管输液接头固定保护装置,所述薄膜与固定保护套扣合在一起,实现治疗过程相对封闭,降低感染的几率。
深静脉置管输液接头固定保护装置,所述薄膜与固定保护套的扣合部件为自锁条、按扣或魔术贴。
深静脉置管输液接头固定保护装置,所述薄膜和固定保护套的材质为透明塑料,方便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对输液局部的实时观察。
深静脉置管输液接头固定保护装置,所述粘贴层包含两层,靠近固定保护套的一层为粘贴胶布,外层为易撕塑料薄膜。
深静脉置管输液接头固定保护装置,所述深静脉置管为双腔或三腔深静脉置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保护套长10cm,宽5cm,高1.7c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通孔宽2c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开口长6cm,宽3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降低患者在治疗中感染的几率、有效固定深静脉置管,不易脱落、便于输液过程中的实时观察,结构简单,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中的深静脉置管输液接头固定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 深静脉置管、2. 固定保护套、3. 通孔、4.深静脉置管输液接头、5. 开口、6. 薄膜、7. 粘贴层、8. 自锁条、9.夹子、10. 正压接头、11.输液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深静脉置管输液接头固定保护装置,包括深静脉置管1和固定保护套2,所述固定保护套2上下两端开设有通孔3,深静脉置管输液接头4穿过通孔3固定于固定保护套2中,固定保护套2上表面设有开口5,开口5表面覆盖有可以掀开的薄膜6,固定保护套2下表面设有粘贴层7,可以将上述保护装置固定于病人身上。
所述薄膜6与固定保护套2扣合在一起,实现治疗过程相对封闭,降低感染的几率。
所述薄膜6与固定保护套2的扣合部件为自锁条8、按扣或魔术贴。
所述薄膜6和固定保护套2的材质为透明塑料,方便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对输液局部的实时观察。
所述粘贴层7包含两层,靠近固定保护套2的一层为粘贴胶布,外层为易撕塑料薄膜。
所述深静脉置管1为双腔或三腔深静脉置管。
所述固定保护套2长10cm,宽5cm,高1.7cm。
所述通孔3宽2cm。
所述开口5长6cm,宽3cm。
使用时,医护人员将粘贴层7外层的易撕塑料薄膜撕掉,将固定保护套2固定在病人身上,调节深静脉置管1自带的夹子9的位置以调节深静脉置管接头4在固定保护套2中的位置,在输液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随时通过透明的固定保护套2观察输液的情况,在需要进行换药等操作时,掀开薄膜6即可更换通过正压接头10与深静脉置管输液接头4相连的输液器11,在平时不需操作时,将薄膜6与固定保护套2通过自锁条8扣合在一起以达到防水防尘的效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大学,未经大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88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西药粉剂三维混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搅拌混合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