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生态修复湖泊流域入湖河流的河道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8245.1 | 申请日: | 2017-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9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蒋益军;漆志飞;凌小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江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0 | 分类号: | E02B3/00;E02B3/06;E02B3/12;E02B3/14;C02F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修复 湖泊 流域 河流 河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湖泊流域水环境的生态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生态修复湖泊流域入湖河流的河道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人们重视经济发展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致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河道作为一个联系陆地与湖泊或海洋的纽带,河流的污染日趋严重。河道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土流失等造成河道堵塞淤积、防洪能力降低;2)工业、农业及城乡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使得河道底部的底泥中沉积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等,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会从底泥中溶出重新进入水体形成污染源,使得水体中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类锐减,河流生态系统恶性循环,使得河流的自净能力大幅下降,受污染水体得不到净化。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生态修复湖泊流域入湖河流的河道结构,不仅结构简单,施工成本底,而且可以修复湖泊流域入湖河流的生态环境,改善河流的水质,恢复河流的生态系统,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生态修复湖泊流域入湖河流的河道结构,所述的河道结构包括河道基底、河道岸坡及河道缓冲带,所述的河道基底上平铺有一层植生型生态毯;所述的河道岸坡上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的河道岸坡包括河道驳岸和河道陆域侧岸,所述的河道驳岸为阶梯式驳岸,所述河道驳岸由下至上以此包括第一阶生态堤、第二阶生态堤、第三阶生态堤、第四阶生态堤和第五阶生态堤,且每阶生态堤的堤面与相邻生态堤的堤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0cm;所述的河道缓冲带上种植有合理搭配的陆生植物和草本植物,所述的河道缓冲带包括第一缓冲带、第二缓冲带和第三缓冲带,所述的第二缓冲带的海拔高度高于第一缓冲带和第三缓冲带的海拔高度。
优选的,所述的植生型生态毯包括毯体和包覆于毯体内部的植生基材;所述毯体的外层为尼龙网层,所述毯体的内层为麻布层;所述植生基材由砂石、生土和底泥按照0.3:1:1的比例混合而成;所述的植生基材的上层设有水生植物种子,所述的水生植物种子设于所述植生基材与所述麻布层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阶生态堤上所种植的水生植物的品种可选芦苇、长根草、千屈菜、黄菖蒲、水葱、香蒲和薏苡;所述的第二阶生态堤上所种植的水生植物的品种可选芦苇、香蒲、水葱、黄菖蒲、旱伞草和梭鱼草;所述的第三阶生态堤上所种植的水生植物的品种可选芦苇、香蒲和水葱,所述的第四阶生态堤上所种植的水生植物的品种可选荷花和芦苇,所述的第五阶生态堤上所种植的水生植物的品种为荷花。
优选的,所述的河道驳岸由若干生态石笼堆建而成。
优选的,所述的河道驳岸由草空心砌块砌筑而成。
优选的,所述的河道陆域侧岸为斜坡,所述河道陆域侧岸的水平宽度为3~5m。
优选的,所述的河道缓冲带上种植的陆生植物包括乔木和灌木,所述乔木种植的间隔空间为3~10m,所述灌木种植的间隔空间为100~200cm;所述的河道缓冲带上种植的草本植物的草本植株间隔空间为40~120cm。
优选的,所述的植生型生态毯四角及两条长边的中心均设有将植生型生态毯固定于河道基底的竹钎。
有益效果: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施工成本底,而且可以修复湖泊流域入湖河流的生态环境,改善河流的水质,恢复河流的生态系统,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河道基底1,植生型生态毯101,竹钎102,生态石笼2,第一阶生态堤201,第二阶生态堤202,第三阶生态堤203,第四阶生态堤204,第五阶生态堤205,水生植物3,河道陆域侧岸4,第一缓冲带5,第二缓冲带501,第三缓冲带502,草本植物6,灌木7,乔木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江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江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82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