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保隔离带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068034.8 | 申请日: | 2017-0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2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高凤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鼎信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F15/08 | 分类号: | E01F15/08;A01G9/02;A01G31/00;C08L9/02;C08L19/00;C08K13/02;C08K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隔离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市政公共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环保隔离带。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整顿和维护城市交通秩序,在来往车道之间都会设置有隔离带,不仅保障行车安全,而且规范交通秩序。现有技术的隔离带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直接与路面连接且无法移动的水泥墙隔离带,这种采用水泥制成的永久式隔离墙虽然可以起到阻挡车辆的作用,但是一旦发生车辆撞击隔离带的事故时,会对车辆和驾驶员都造成严重的伤害,而且这种隔离带一旦固定后无法移动,拆除也很不方便;另一种是采用钢管拼接制成的隔离带,这种隔离带移动和拆卸都很方便,但是对车辆的阻隔作用不大,其重量很轻,单人即可移动该隔离带,使得有些被移动的隔离带位置错位,甚至是部分被放置在车道内,造成交通安全隐患,而且金属制成的隔离带经过长时间日晒雨淋后会腐蚀生锈,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维护保养。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成为了该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环保隔离带,能完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环保隔离带,包括环保橡胶制成的长条形主体,在主体顶面沿长度方向设有容置槽。
作为优选,所述主体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容置槽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梯形或鼓形。
作为优选,所述容置槽底部为弧面。
作为优选,所述主体内嵌入有加固丝。
作为优选,所述主体两侧外壁设有荧光警示条。
作为优选,所述主体两侧壁沿长度方向设有吸音条。
作为优选,所述主体底部两侧沿长度方向设有溢水槽,对应溢水槽在主体侧壁上开设溢水孔。
作为优选,所述环保橡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构成:丁晴橡胶50-60份、废旧橡胶颗粒20-30份、炭黑30-40份、防老剂3-4份、增塑剂1-3份、促进剂0.5-0.7份、活性剂2-3份、硫化剂5-8份、防焦剂0.1-0.2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主体为采用环保橡胶制成的主体,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质地软,在发生车辆撞击隔离带的事故时,不会对车辆和驾驶员都造成严重的伤害;而且制造方便,成本低廉,可以回收再利用,维护费用低,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4是主体和容置槽横截面形状均为鼓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多个隔离带相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环保隔离带,包括环保橡胶制成的长条形主体1,在主体1顶面沿长度方向设有容置槽2。所述主体1为一体成型。所述环保橡胶采用废旧轮胎制成,在制造过程中可以加入染色粒,从而制成不同颜色的主体1,适应不同使用环境的要求。也可以是在主体1外壁喷涂不同颜色的漆层来实现。
可以在容置槽2内装填土壤种植植物或者装入水种植水生植物。所述容置槽2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梯形或鼓形,采用梯形或鼓形有利于增大容置槽2内的空间,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梯形横截面形状。并且,所述容置槽2底部为弧面,这种结构的容置槽2方便清理,避免了在容置槽2内底部形成尖角,尖角处会形成清理死角。
所述主体1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梯形或鼓形,采用梯形或鼓形有利于提高整个隔离带放置后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梯形横截面形状。
为了增强主体1的结构强度,所述主体内嵌入有加固丝3,在本实施例中加固丝3采用的是钢丝。所述加固丝3沿主体长度方向设置或者沿主体宽度方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沿主体长度方向设置的方式。
所述主体1两侧外壁设有荧光警示条4,这样可以对夜间行车的驾驶员起到警示作用,使驾驶员清楚的知道隔离带的位置,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为了增强隔离带的隔音效果,所述主体1两侧壁沿长度方向设有吸音条5。该吸音条5采用吸音材料制成,其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吸音条5的一个直角边粘贴在主体1上,斜边与主体侧壁之间的夹角为7°~10°,此种角度的设置可以达到比较优秀的吸音效果。
所述荧光警示条4和吸音条5平行设置,吸音条5位于荧光警示条4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鼎信致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鼎信致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80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