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家庭装饰设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7981.5 | 申请日: | 2017-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6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廖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金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1/00 | 分类号: | G06T11/00;G06T11/40;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4 | 代理人: | 任远高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武***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庭装饰 设计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仿真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家庭装饰的设计系统。
背景技术
家庭装修设计,是指在家庭正式装潢开工前进行功能格局上的规划设计,以及各空间界面的装饰设计。传统的家庭装修模式为,客户向设计师提出自己的要求和建议,表明自己的风格意向。设计师根据客户的需求做出最佳的设计方案,供客户选择。传统的家庭装修模式存在诸多缺陷,设计师与客户的沟通交流不便,客户看到的效果图与真实的有差距,体验不到真实的效果图场景,客户要求重新装修,不仅浪费装修资金,而且浪费不少的精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家庭装饰设计系统。例如,杭州群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酷家乐”设计平台,是基于3Dmax软件的经简化处理后的设计工具。所有的素材(如家具,灯具,装饰物品等)都是按照实物预先做成3D模型,用户仅需要摆放相应的元素实物模型和调整材质或灯光等等,最后渲染成图。虽然此方法相对于让用户直接使用3Dmax软件进行设计简化了一部分流程,但操作步骤对于用户来说仍然过于复杂,用户仍然需要经过几天的培训才能使用该设计平台,给用户带来了较大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此外,初步接触3Dmax软件的用户即使经过了培训,渲染成图的质量效果仍然很差,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实用价值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家庭装饰设计系统,该系统流程简单,无需渲染,无需专业知识即可操作,且完成时间大大缩短,成图质量效果也非常逼真。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家庭装饰设计系统,包括素材库服务器、人机操作模块、显示屏、处理模块和存储模块;所述素材库服务器与处理模块通信连接,素材库服务器包括硬装效果图数据库和软装效果图数据库;所述人机交互模块与处理模块通信连接,人机交互模块包括调用模块和拖拽模块;所述调用模块用于输入素材调用命令至处理模块,处理模块根据素材调用命令,从素材库服务器中调用指定素材,并通过显示屏显示所调用的素材信息,所述显示屏与处理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拖拽模块用于输入拖拽命令至处理模块,处理模块根据拖拽命令,将素材放置于指定坐标;所述存储模块与处理模块通信连接,用于存储素材的属性信息,并生成图片。
进一步地,所述人机交互模块还包括翻转模块,所述翻转模块用于输入翻转命令至处理模块,处理模块根据翻转命令,将素材做翻转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人机交互模块还包括尺寸调整模块,所述尺寸调整模块用于输入尺寸调整命令至处理模块,处理模块根据尺寸调整命令,将素材调整至指定尺寸值。
进一步地,所述人机交互模块还包括亮度调整模块,所述亮度调整模块用于输入亮度调整命令至处理模块,处理模块根据亮度调整命令,将素材调整至指定亮度值。
进一步地,所述人机交互模块还包括对比度调整模块,所述对比度调整模块用于输入对比度调整命令至处理模块,处理模块根据对比度调整命令,将素材调整至指定对比度值。
进一步地,所述人机交互模块还包括饱和度调整模块,所述饱和度调整模块用于输入饱和度调整命令至处理模块,处理模块根据饱和度调整命令,将素材调整至指定饱和度值。
进一步地,所述人机交互模块还包括色相调整模块,所述色相调整模块用于输入色相调整命令至处理模块,处理模块根据色相调整命令,将素材调整至指定色相值。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把所有的素材(如家具,灯具,装饰物品等实物)拍成照片,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加工制作上灯光效果、阴影、反射、倒影、材质、质感等真实效果产生的影响部分,形成独立的素材库。用户仅需要将素材元素直接拖入空房屋图片或照片里面,即可进行设计操作,无需渲染,可见可得。不需要专业知识,操作简单,完成时间不到现有技术的十分之一,而且成图质量效果非常逼真,为用户节省了大量时间和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金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金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79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段尾气循环利用干燥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窑余热转换水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