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曲面玻璃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067160.1 | 申请日: | 2017-0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65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 发明(设计)人: | 牛高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宝德自动化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3B23/023 | 分类号: | C03B23/023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张明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曲面 玻璃 生产 设备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曲面玻璃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包括控制箱和曲面玻璃生产线,曲面玻璃生产线包括设有进料端和出料端的加工箱体,所述进料端和出料端分别设有舱门,还包括第一真空泵、上料组件和下料组件;所述第一真空泵与所述加工箱体相连通,上料组件和下料组件分别包括第二真空泵、泄压阀和中空结构的壳体,壳体内设有推出机构,所述第二真空泵分别与所述壳体相连通,壳体具有与进料端/出料端对接的开口;所述推出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利用真空防止石墨氧化,无需专门购买设备储存惰性气体,没有惰性气体的消耗,有效地控制了成本,减少了资源浪费;不需要频繁的对加工箱体进行抽真空,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曲面玻璃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设备已经能够将曲面玻璃生产过程中的预热、加热、成型、保压和冷却工序集中在一台自动化生产设备上,详细来说,该设备上设有一条曲面玻璃生产线,该曲面玻璃生产线包括一个两端设有开口的加工箱体101(两个开口处分别设有舱门102),加工箱体101内依次设有上述五个工序的工位以及一条传输线103,操作人员只需要将盛有原料的模具从预热工序所在的加工箱体101一端的开口放入传输线103,模具携带原料经过预热、加热、成型、保压和冷却五个工序的工位后从加工箱体另一端开口出来,曲面玻璃就加工完成了。
为避免模具在曲面玻璃成型过程中刮花曲面玻璃,通常采用石墨材料来制作模具。但石墨在高温的环境下容易与氧气反应氧化,石墨模具氧化到达一定程度后其表面将会出现微小的凹坑或凸点,这样会使得成型后的曲面玻璃的表面不光滑,达不到技术要求。目前的常用的做法是在加工箱体中充入惰性气体,延缓石墨模具的氧化。
虽然上述做法能够解决石墨模具氧化导致曲面玻璃平面度不够的问题,但是这种做法有一些缺点。第一,向加工箱体充入惰性气体就需要有个专门的装置来存储惰性气体,该装置是需要成本的;第二,惰性气体在此设备中属于消耗品,使用成本高,因为,在放入/取出模具时,需要打开舱门,打开舱门会使惰性气体散逸;第三,惰性气体散逸后,再次充入惰性气体会消耗时间,加工效率低下。
所以,有必要针对上述缺点,对曲面玻璃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曲面玻璃生产设备及利用该生产设备生产曲面玻璃的生产工艺,利用该生产设备进行生产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为:
一种曲面玻璃生产设备,包括基台、控制箱和曲面玻璃生产线,曲面玻璃生产线包括设有进料端和出料端的加工箱体,所述进料端和出料端分别设有舱门,还包括第一真空泵、上料组件和下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和下料组件分别位于所述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第一真空泵与所述加工箱体相连通并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上料组件和下料组件分别包括第二真空泵、泄压阀和中空结构的壳体,壳体内设有推出机构,所述泄压阀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泄压阀和所述第二真空泵分别与所述壳体相连通,上料组件的壳体具有与进料端对接的开口,下料组件的壳体具有与出料端对接的开口;所述推出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上料组件的第二驱动件的驱动方向朝向所述进料端,下料组件的第二驱动件的驱动方向背离所述出料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二为:
一种基于技术方案一所述的曲面玻璃生产设备的曲面玻璃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加工箱体两端的舱门关闭,第一真空泵对加工箱体抽真空;
S2:将盛有原料的模具放入上料组件的壳体内;
S3:上料组件的泄压阀关闭、第二真空泵对上料组件的壳体抽真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宝德自动化精密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宝德自动化精密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71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