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评价粉煤灰填埋场多环芳烃迁移风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5808.1 | 申请日: | 201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1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程婷;韩承辉;吴伟;王小平;谢伟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74 | 代理人: | 邱兴天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评价 粉煤 灰填埋场多环 芳烃 迁移 风险 方法 | ||
1.一种评价粉煤灰填埋场多环芳烃迁移风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从实际粉煤灰填埋场收集粉煤灰样品和土壤样品;
2)利用淋洗液淋洗法收集的粉煤灰样品和土壤样品;
3)分析淋洗后的溶液中的多环芳烃成分,找出该填埋场主要的多环芳烃风险污染物;
4)采用静态间隙吸附试验,利用粉煤灰和土壤样品进行吸附多环芳烃的试验,分析吸附试验后溶液中的多环芳烃成分;
5)利用多元函数方程,对步骤4)得到的吸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各种各主要多环芳烃风险污染物在粉煤灰样品和土壤中的特征吸附参数;
6)通过对比分析所得到的各特征参数,综合评价粉煤灰填埋场多环芳烃的迁移风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粉煤灰填埋场多环芳烃迁移风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淋洗液的成分为:SO32-浓度为:0.1~1.0mg/L;NO3-浓度为:0.05~0.25mg/L;pH 3~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粉煤灰填埋场多环芳烃迁移风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淋洗试验的淋洗速率为:100~300mL/min.g粉煤灰/土壤样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粉煤灰填埋场多环芳烃迁移风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淋洗试验的静态吸附实验的多环芳烃浓度,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如下:
多环芳烃浓度为0.01mg/L,0.05mg/L,0.10mg/L,0.5mg/L;
5℃:8小时、16小时、32小时、64小时和128小时;
15℃:4小时、8小时、16小时、32小时和64小时;
25℃:2小时、4小时、8小时、16小时和32小时;
35℃:1小时、2小时、4小时、8小时和16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粉煤灰填埋场多环芳烃迁移风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吸附数据分析特征方程的形式如下:
式中:Cn为某种多环芳烃在吸附溶液中的浓度,Qe和Ce为吸附结束时某种多环芳烃的特征吸附量和特征吸附浓度;Qm为表征粉煤灰和土壤样品对某种多环芳烃的吸附特征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粉煤灰填埋场多环芳烃迁移风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的综合评价粉煤灰填埋场多环芳烃的迁移风险的公式如下:
当F值大于1,说明填埋场多环芳烃的迁移风险较小;
当F值等于1,说明填埋场具有一定的多环芳烃迁移风险;
当F值小于1,说明填埋场多环芳烃的迁移风险较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580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