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WIFI吞吐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65390.4 | 申请日: | 201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17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马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30 | 分类号: | H04W36/30;H04W72/12;H04L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5238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wifi 吞吐量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WIFI吞吐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控制方法包括:监测LTE载波聚合时是否存在频点与WIFI所在频点差值位于预设范围的载波;当存在载波,且当前WIFI吞吐量下降至预设阈值时,将载波调度切换至与WIFI所在频点差值位于预设范围之外的频点上。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在LTE载波聚合后,LTE载波聚合对WIFI吞吐量干扰较大,从而影响WIFI正常使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WIFI吞吐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WIFI与LTE单载波共存时,LTE单载波对WIFI吞吐量的影响还较小,但是随着LTE上行载波聚合后续的普及,LTE上行载波聚合增加了上行速率、带宽和峰均比,这样LTE上行载波聚合后对WIFI吞吐量的影响将会增大。例如,实验数据表明,在LTE单载波时,LTE与WIFI在邻频时,WIFI吞吐量大约会下降50%,但在LTE载波聚合后,若某一载波频点邻近WIFI所在频点,则WIFI吞吐量大约会下降90%。
综上所述,在LTE载波聚合后,存在着LTE载波聚合对WIFI吞吐量的干扰较大,从而影响WIFI正常使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WIFI吞吐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以解决在LTE载波聚合后,LTE载波聚合对WIFI吞吐量的干扰较大,从而影响WIFI正常使用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WIFI吞吐量的控制方法,包括:
监测LTE载波聚合时是否存在频点与WIFI所在频点差值位于预设范围的载波;
当存在所述载波,且当前WIFI吞吐量下降至一预设阈值时,将所述载波调度切换至与WIFI所在频点差值位于预设范围之外的频点上。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WIFI吞吐量的控制装置,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LTE载波聚合时是否存在频点与WIFI所在频点差值位于预设范围的载波;
调度切换模块,用于当存在所述载波,且当前WIFI吞吐量下降至一预设阈值时,将所述载波调度切换至与WIFI所在频点差值位于预设范围之外的频点上。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监测到存在频点与WIFI所在频点差值位于预设范围内的载波,且当前WIFI吞吐量下降至一预设阈值时,将载波调度切换至与WIFI所在频点差值位于预设范围之外的频点上,使得邻近WIFI所在频点的载波远离WIFI所在频点,从而降低LTE载波聚合后的频点在WIFI相邻频点上对WIFI吞吐量的影响,解决了在LTE载波聚合后,LTE载波聚合对WIFI吞吐量干扰较大,从而影响WIFI正常使用的问题,有效避免了用户在使用LTE-A作为WIFI热点时WIFI速率下降的问题,同时保证了在基于多媒体子系统的语音业务进行通话时,能够正常使用WIFI下载或上传数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WIFI吞吐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表示当存在频点与WIFI所在频点差值位于预设范围的载波为辅载波时,调度切换辅载波的示意图;
图3表示当存在频点与WIFI所在频点差值位于预设范围的载波为主载波时,调度切换主载波的示意图;
图4表示当存在频点与WIFI所在频点差值位于预设范围的载波包括主载波和辅载波时,调度切换主载波和辅载波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53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