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气雾霾低空防治技术体系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5192.8 | 申请日: | 201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2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杜峰;高卫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瑞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B01D53/00;G01N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3 江苏省南京市鼓***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雾霾 防治 技术体系 交通运输 网格 治理 大气环境 道路两侧 防治材料 国家发展 机场跑道 人民生活 战略意义 安全型 防范 联控 喷洒 预警 高速公路 综合治理 铁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气雾霾低空防治技术体系,即将道路每5‑10公里划分成一个网格,如:城市内道路、省道、国道、高速公路、铁路,机场跑道等。通过沿道路两侧设立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平台,高度0.5‑5米,间隔50‑100米,喷洒安全型大气雾霾防治材料,低空快速治理,从而消除雾霾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每个网格主要由预警体系、联控体系、防范体系、治理体系、防治平台、防治设备、防范材料和治理材料组成。所以本发明将为消除大气雾霾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为雾霾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减少雾霾的影响范围,降低雾霾给人民生活和国家发展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具有战略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气环境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气雾霾低空防治技术体系。
背景技术
霾,也称灰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低到10公里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其水汽不饱和,一般呈黄色和橙灰色,日内变化不明显。由于灰霾过程受人为排放源气溶胶粒子影响显著,且在一天内受水汽影响而出现相互转换,因此气象部门通常将“霾”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硫酸盐是雾霾的最大贡献者,家居使用燃煤和发电厂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形成硫酸微粒。燃煤另一副产品氮氧化物最初以自然雾的形式发生,也推动了雾霾的形成,自然雾中包含尺寸为数十微米的较大颗粒,这些雾粒蒸发后就会形成覆盖全城的较小酸性霾粒子,从而产生了雾霾。
PM2.5是指空气中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其中的硫酸盐、硝酸盐、有机物等污染粒子是引起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因此,现在的雾霾天气多与PM2.5浓度超标联系在一起。
雾霾与PM2.5都是表征空气污染的指标,主要与人为排放大气污染物有关,对人体健康都有负面影响。雾霾的形成与PM2.5密切相关,控制PM2.5可以减轻雾霾。
近些年来,我国大城市霾天出现频率明显增多。尤其是2013年伊始,我国中东部出现4次大范围雾霾天气,140多万平方公里、8亿以上人口受到影响,北京市1月雾霾天气多达26天,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目前大气雾霾治理措施有加大污染排放企业监管,达到排放标准,甚至关停有污染排放企业、洒水降尘等措施,但都不能从根本解决雾霾难题,而且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尚没有较好的治理大气雾霾的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气雾霾防治综合技术体系,从低空喷洒安全型雾霾防治材料,快速消除雾霾,降低雾霾对交通运输造成的影响。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大气雾霾低空防治技术体系,即将道路每5-10公里划分成一个网格,如:城市内道路、省道、国道、高速公路、铁路,机场跑道等。通过沿道路两侧设立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平台,高度0.5-5米,间隔50-100米,喷洒安全型大气雾霾防治材料,低空快速治理,从而消除雾霾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上述大气雾霾低空防治技术体系,其中:每个网格主要由预警体系、联控体系、防范体系、治理体系、防治平台、防治设备、防范材料和治理材料组成。
上述大气雾霾低空防治技术体系,其中,预警体系通过实时监测网格内大气中污染气体组成及浓度,数据处理,提出预警,并将数据传输到防治平台,针对性开启防范体系或治理体系,通过防治设备施用防范材料或治理材料,必要时启动网格间联控体系协同工作。
上述大气雾霾低空防治技术体系,其中,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平台主要设置在道路两侧,从0.5-5米低空喷洒安全型雾霾防治材料,快速消除雾霾,提高道路能见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瑞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瑞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51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