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TM模具注胶套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4648.9 | 申请日: | 2017-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3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刘瑞东;於永红;侯淑玲;李泽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48 | 分类号: | B29C70/48;B29C70/5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60 | 代理人: | 张欢勇 |
地址: | 212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tm 模具 注胶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RTM注胶成型,尤其涉及一种易清理的注胶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型面复杂对所有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复合材料制件生产一般采用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英文简称RTM)工艺,是一种不采用预浸料的低成本液体成型技术,通过预成型坯料—合模—注入树脂—固化—脱模等5个过程完成制件的生产。由于RTM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制造精度高,表面质量好,且能够直接成型复杂较形状的制品等特点,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注入树脂的环节中,注胶套是连接模具与注胶装置的重要通道,注胶套与模具之间良好的密封是保证模具真空度的重要手段,在脱模过程中,会在注胶套内孔存有残余的树脂,清理注胶套内孔的残余树脂需借助钻等工具,会划伤注胶套内孔的表面,会导致注胶套频繁拆卸、更换甚至报废,降低工作效率,提高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RTM模具注胶套,能够较好的保证注胶套与模具之间的密封性,同时能较方便的清理残余树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具体方案是:
一种RTM模具注胶套,包括注胶套本体,注胶套本体与模具之间设置有用于放置O型圈的密封槽,注胶套本体上设置有沉头孔,螺栓通过沉头孔将注胶套与模具紧固并压紧O型圈;注胶套本体一端设置有与外丝连接的管螺纹,注胶套本体设置锥形内壁。
所述的沉头孔设置三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合理设计注胶套的密封槽以及脱模角度,能够满足注胶过程中注胶套与模具之间和注胶套与模具外部管路之间的密封要求,有效的满足模具的整体密封性要求,合理的锥形内壁有效的满足注胶套内部的残余树脂能顺利的从注胶套中脱出、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注胶套的使用寿命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由图1可见:一种RTM模具注胶套,包括注胶套本体5,注胶套本体5与模具6之间设置有用于放置O型圈的密封槽4,注胶套上设置有沉头孔2,螺栓通过沉头孔2将注胶套与模具紧固并压紧O型圈;注胶套本体一端设置有与外丝连接的管螺纹1,注胶套本体内部设置锥形内壁3。管螺纹1与包括标准管螺纹外丝在内的模具外部管路进行连接,保证模具与注胶套之间的密封要求;三个内六角圆柱头螺钉通过三个沉头孔2与模具实现紧固并压紧O型圈,保证注胶套与模具之间的紧固和密封要求;将密封条放入密封槽4中实现注胶套与模具之间的密封;注胶套设置锥形内壁3实现残余树脂借助铜棒等工具能从注胶套内部顺利脱出。
本发明经过一次产品成型后,需及时对其进行清理,在模具上安装前要按工艺操作规范涂覆脱模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46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动垃圾压实机
- 下一篇:一种颜料生产用颜料下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