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显示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4332.X | 申请日: | 2017-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4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黄孝扬;温泰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锐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2 | 分类号: | B60R11/02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李昕巍;郑特强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模块 衔接组件 衔接槽 车用显示设备 中心轴线 枢轴 铰链连接 中心定义 反方向 铰链 拆卸 背面 平行 退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显示设备,其包括一基座、一衔接组件及一显示模块,衔接组件通过一铰链连接于所述基座上,其中铰链具有一枢轴,所述枢轴的中心定义为一中心轴线;及一显示模块,显示模块的背面设有一衔接槽,所述衔接槽能够沿着和所述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插到所述衔接组件上,以使得所述显示模块连接于所述基座上;所述衔接槽也可反方向退出所述衔接组件,而使得显示模块能够从基座上拆卸下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显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吸顶式的车用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吸顶式车用显示器的结构大致上为利用一基座将一屏幕固定于车辆的车顶底面,然而现有的吸顶式车用显示器的基座面积相当庞大,占用空间,且屏幕和基座多数采用固定式的连接结构,也即屏幕和基座无法分离,因此使得车用显示器的屏幕只能够固定在车顶上使用,而且如果要升级或更换不同种类的屏幕时,只能够将整组显示器一起更换。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现有的车用显示器使用上种种不便。故如何通过结构设计的改良,以解决现有的车用显示器的固定结构的种种缺点,已成为该项事业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车用显示设备,其中包括一基座、一连接装置及一显示模块;所述基座能够安装于一车顶底面;所述连接装置具有一铰链及一衔接组件,所述衔接组件通过所述铰链连接于所述基座上,所述铰链具有一枢轴,所述枢轴的中心定义为一中心轴线,所述衔接组件连接于所述铰链相对于所述枢轴的一端,且所述衔接组件能够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于一靠近所述车顶底面的第一位置以及一远离所述车顶底面的第二位置之间往复摆动;所述显示模块具有相对的正面与背面,所述显示模块的正面设置一显示面板,所述显示模块的背面设有一衔接槽,当所述显示模块连接于所述连接装置上时,所述衔接槽和所述中心轴线相互平行,所述衔接槽的一端具有一开口端,所述开口端位于所述显示模块的一侧边;其中,所述衔接组件能够沿着和所述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从所述开口端插入到所述衔接槽的内部,通过所述衔接组件和所述衔接槽配合,使得所述显示模块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连接装置上,且能够随着所述衔接组件于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摆动;当所述显示模块随着所述衔接组件摆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显示模块靠近所述车顶底面,且所述显示模块的所述背面面向所述车顶底面。
本发明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其中所述衔接槽为一凹入地设置于所述显示模块背面的凹槽,所述衔接槽具有一槽底部,及和所述中心轴线平行的两侧壁;所述衔接组件具有一能够从所述开口端插入于所述衔接槽内的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具有和所述槽底部相对应的一顶面,以及和所述衔接槽的两侧壁相对应的两侧面,当所述本体部插入于所述衔接槽内部时,所述本体部的顶面靠近于所述槽底部,所述本体部的两侧面分别靠近于所述衔接槽的两侧壁。
本发明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其中所述衔接槽的两所述侧壁分别具有一朝向所述衔接槽的中心位置延伸的卡合边缘,所述衔接组件的所述本体部的顶面的两侧分别具有一向外突出的凸缘部,当所述衔接组件插入于所述衔接槽内时,两所述凸缘部能够卡合于两所述卡合边缘面向所述槽底部的一侧面,使得所述衔接组件和所述衔接槽相互衔接。
本发明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显示模块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下,所述显示模块靠近所述车顶底面的一侧定义为一上侧边,所述显示模块远离所述车顶底面的一侧定义为一下侧边;所述衔接槽设置于所述显示模块背面介于所述上侧边与所述下侧边之间的位置,所述衔接槽和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上侧边和所述衔接槽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其中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定位构件,所述第一定位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连接装置之间,用以于所述衔接组件和所述显示模块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将所述衔接组件及显示模块定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本发明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其中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定位构件,所述第二定位构件设置于所述衔接组件和所述显示模块的所述衔接槽之间,用以使得所述衔接组件插入于所述衔接槽内时,将所述衔接组件定位于所述衔接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锐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凯锐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43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