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独立悬架前轮摆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064100.4 | 申请日: | 2017-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7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中好;徐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G3/20 | 分类号: | B60G3/20;B62D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刘伟 |
| 地址: | 100130 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独立 悬架 前轮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独立悬架前轮摆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控制方法包括:基于陀螺效应理论,建立独立悬架前轮的分析模型;根据分析模型,对与陀螺效应相关的独立悬架和转向系统硬点进行优化,降低陀螺效应产生的摆振能量,从而降低前轮摆振的产生概率,提高整车的操纵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延长轮胎及导向机构部件的疲劳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前轮摆振的控制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独立悬架(含多连杆独立悬架)前轮摆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前轮摆振的故障现象一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解决:1、控制轮胎动平衡精度;2、提高铝圈和轮毂的加工安装精度;3、提高轮胎侧偏刚度;4、提高转向系的刚度和阻尼,减少间隙提高加工精度。
陀螺效应是引起前轮摆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陀螺效应是由悬架系统本身所决定的,客观存在的,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因此也就决定了它是汽车前轮摆振的一个非故障性原因。
目前,陀螺效应理论在汽车领域方面的应用仅仅停留在整体桥悬架结构方面,未见到陀螺效应理论在独立悬架方面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独立悬架(含多连杆独立悬架)前轮摆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解决陀螺效应在前轮摆振上的应用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独立悬架前轮摆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陀螺效应理论,建立独立悬架前轮的分析模型;
根据所述分析模型,对与陀螺效应相关的独立悬架和转向系统硬点进行优化。
可选地,建立独立悬架前轮的分析模型,包括:
建立分析模型的空间三维坐标系;
根据陀螺力矩公式,计算车轮外倾角变化产生的绕Z轴的第一陀螺力矩和前束角变化产生的绕X轴的第二陀螺力矩;
根据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计算主销与X轴、Z轴的夹角;
将第一陀螺力矩和第二陀螺力矩向主销上投影,根据主销与X轴、Z轴的夹角计算投影的矢量和。
可选地,建立分析模型的空间三维坐标系,包括:
以主销轴线与车轮旋转轴线的交点为坐标原点,若主销轴线与车轮旋转线为异面直线,主销轴线沿汽车行驶的前后方向平移至与车轮旋转轴线相交,选取交点为坐标原点;
车辆行驶的前后方向为X轴,左右方相为Y轴,上下方向为Z轴。
可选地,根据陀螺力矩公式,计算车轮外倾角变化产生的绕Z轴的第一陀螺力矩和前束角变化产生的绕X轴的第二陀螺力矩,计算公式为:
其中,Mz为绕Z轴的第一陀螺力矩,Mx为绕X轴的第二陀螺力矩,J为车轮对其旋转轴线的转动惯量,V为车辆前进行驶速度,R为车轮滚动半径,为车轮外倾角的变化率,为车轮前束角的变化率。
可选地,根据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计算主销与X轴、Z轴的夹角,计算公式为:
其中,δ为主销与X轴夹角,θ为主销与Z轴夹角,α为主销内倾角,β为主销后倾角。
可选地,将第一陀螺力矩和第二陀螺力矩向主销上投影,计算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41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四涵道垂直起降飞行汽车
- 下一篇:一种V型推力杆支架构成的车架横梁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