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轧制带有可变厚度的金属板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063333.2 | 申请日: | 2017-0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67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 发明(设计)人: | M.科洛斯塞奥;D.巴斯桑 | 申请(专利权)人: | C.R.F.阿西安尼顾问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1/38 | 分类号: | B21B1/38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严志军;张昱 |
| 地址: | 意大利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轧制 带有 可变 厚度 金属板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轧制带有可变厚度的金属板的方法。具体而言,本文描述了一种用于轧制可变厚度的金属板的方法。该方法使得可能在压制操作之前,在轧制期间在对应于机动车辆构件的平面展开的图形内压印增加厚度的区域的任何分布。增加厚度的区域的期望分布的压印设想在轧制期间对增加厚度的进一步分布区域或补偿区域的同时压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轧制带有可变厚度的金属板的方法,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构件(车身和框架)的压制的后续操作。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用于轧制带有可变厚度的金属板以获得金属板料(通称为裁轧板)的多种方法。
这些通常是具有带状区别厚度的金属板。通过用语带状区别厚度,其意在表示其中厚度的梯度沿金属板大致单向的构造。换句话说,厚度在金属板自身上仅沿一个方向(通常横向于带的方向)变化,其特征为轧制成标称厚度的横向带与轧制成增加厚度的横向带交替。每个横向带贯穿金属板的宽度且在与轧制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展开。
现有技术中同样已知的是需要在用于机动车辆的框架或车身的金属板构件上提供带有增加厚度的局部区域,以便改进受到更密集应力的区域中的结构强度。这通常使得采取两种选择:
i)使用带有可变厚度的焊接起始金属板(所谓的裁焊板);和
ii)使用通过带状轧制其获得的带有可变厚度的起始金属板。
关于第一种解决方案,尽管目前其相当广泛地被采用,但其特征在于焊道中固有的不可消除的缺点,焊道从长期看易遭受退化的现象,这不影响以单件制成的可变厚度的金属板。此外,可变厚度的金属板通过将两个邻近部分的面对准参照平面来焊接,不可避免地在金属板的表面上提供明显地阶梯状外观。这在随后必须在可变厚度的金属板上贴边完成金属板(例如,机动车辆的门的表皮金属板)的情况下可形成问题。
除此之外,尽管获得所讨论的金属板的焊接过程可设想为脱离厚度带方面的变量的传统分布,但在实践中在金属板的生产的过程的水平引入的复杂性使该选项远不可行。
关于第二种解决方案,尽管只要金属板以单件制成就不呈现前述缺点,但其特征在于带状轧制中固有的内在约束。换句话说,在需要供应增加厚度的限定的和局部的区域的情况下,由于起始金属板不允许其它方面(带有重量和成本的明显增加),其需要提供覆盖所讨论的区域的增加厚度的整个带。
在任一情况下,可进一步发生的是,增加厚度的带呈现位于在完成的车辆中仍可见的区域的边界/焊接线(对于裁焊板)或厚度过渡的区域(对于裁轧板)。这样的区域的示例可由与机动车辆的门的骨架(结构)金属板整体获得的窗的框架形成。骨架金属板在铰链区域中通常具有增加厚度的增强的区域,将门联接至车辆的车身的铰链固定在那里。
增加厚度的区域将自身仅在铰链区域严格需要,而不涉及例如窗的框架。然而,轧制(或焊接)以获得带有带方面的区别厚度的板实际上导致在窗框架的根部处也具有增加厚度的区域,其通常也在完成的车辆上仍可见。在其它事情之中应当注意的是,机动车辆的门正好是经历金属板的贴边的构件中的一个,使得接受焊接接头或过渡的区域的定位的折衷根据上文已经阐述的那样形成明显不期望的条件。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前文提到的技术问题。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轧制带有可变厚度的金属板的方法,其中增加厚度的区域可具有脱离传统的带方面的轧制过程的任何几何形状、延伸和定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具有形成所附权利要求的主题的特征的方法而实现,其形成本文关于本发明提供的技术公开内容的组成部分。
特别而言,本发明的目的通过用于轧制带有可变厚度的金属板的方法实现,该方法包括:
-确定相对于板的标称轧制厚度具有增加厚度的区域的第一分布,区域的所述第一分布包括一个或多个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C.R.F.阿西安尼顾问公司,未经C.R.F.阿西安尼顾问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33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