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应变率下混凝土拉伸模量的试验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63285.7 | 申请日: | 2017-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95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徐东;袁佳怡;袁昊天;刘志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7 | 分类号: | G01N3/307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变 混凝土 拉伸 试验装置 方法 | ||
1.一种高应变率下混凝土拉伸模量的试验装置,包括气室(1)、子弹(2)、支座(3)、入射杆(4)、透射杆(9),入射杆(4)、透射杆(9)放置于支座(3)上,通过调整支座(3)和气室(1),使子弹(2)、入射杆(4)和透射杆(9)中心对准;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杆(4)沿杆长方向在杆段尾段处黏贴有第一应变片(5),所述透射杆(9)沿杆长方向在杆段中心处黏贴有第二应变片(11);在巴西圆盘试件(8)中心处相对黏贴两块第三应变片(7),第三应变片(7)方向垂直于受力方向,所述第二应变片(11)、第一应变片(5)与试件(8)之间的距离相等;在试件(8)与入射杆(4)、透射杆(9)接触位置对称放置有配合使用的刚性垫片(6)与刚性垫杆(10),所述入射杆(4)和透射杆(9)的间距恰好使垫片(6)、垫杆(10)、试件(8)被夹持在入射杆(4)和透射杆(9)中心处;所述第一应变片(5)、第二应变片(11)、第三应变片(7)与应变仪桥路连接;
该试验装置通过如下步骤得到高应变率下混凝土的拉伸模量:
S1、放置并调整设备:将入射杆(4)、透射杆(9)放置于支座(3)上,调整支座(3)和气室(1),保证子弹(2)、入射杆(4)和透射杆(9)的中心对准;
S2、黏贴应变片:将第一应变片(5)黏贴在入射杆(4)杆段尾段处,第一应变片(5)长边沿杆长方向;第二应变片(11)黏贴于透射杆(9)杆段中心处,第二应变片(11)长边平行于杆长方向并与第一应变片(5)保持在同一水平位置,所述第二应变片(11)与第一应变片(5)距离试件(8)的粘贴距离相等;第三应变片(7)共两块相对黏贴在试件(8)中心处,第三应变片(7)长边垂直于受力方向;第一应变片(5)、第二应变片(11)、第三应变片(7)尺寸相同;
S3、放置试件:将入射杆(4)、垫片(6)、垫杆(10)、试件(8)、垫杆(10)、垫片(6)、透射杆(9)依次按序排列放置,调整入射杆(4)和透射杆(9)间距,使垫片(6)、垫杆(10)、试件(8)刚好被夹持在入射杆(4)和透射杆(9)中心处;
S4、连接应变仪:将第一应变片(5)、第二应变片(11)、第三应变片(7)与应变仪桥路连接;
S5、取圆柱形圆盘试件进行实验,给气室(1)加压,对子弹(2)加以一定的冲击力,使其具有一定的撞击速度来撞击入射杆(4),产生应力波,应力波经由入射杆 (4)、垫片(6)、垫杆(10),传递到试件(8)上使其发生劈裂;
S6、采集应变片所记录的数据,带入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到高应变率下的混凝土拉伸模量;
其中,步骤S6中公式的计算方法为:
S61、当子弹(2)撞击入射杆(4)时,杆件内部产生纵向的入射压缩波,由于不同的阻抗,入射波在入射杆(4)和试件(8)接触的界面处被部分反射回入射杆(4),基于三波法可得到:
P1=E(εi+εr)
P2=Eεtr
其中,P1为入射杆撞击线荷载、P2为透射杆支持线荷载,单位为N/m;E为入射杆杨氏模量,E=210GPa;εi为入射杆应变片所记录的入射波最大应变;εr为入射杆应变片所记录的反射波最大应变,εtr为透射杆应变片所记录的透射波最大应变;
S62、去除劈拉端头对试件撞击力计算的影响,求得试件实际所受撞击力P:
S63、对试件应力计算方法如下,取试件高度方向上任一横截面,截面任意位置处单元体应力状态如下:
其中,σr是单元体法向拉应力,σθ是单元体切向拉应力,τrθ是单元体切应力,R是试件截面半径,r,θ是极坐标系下的单元体坐标,α为应力作用范围所对应的圆心角的一半,参考ISRM国际岩石力学学会试验规范,取2α=10°;经过参数转换,x,y为直角坐标系下的单元体坐标,坐标原点为应变片中心点,应变片中心线处,取y=0时,即沿x轴方向上任意一点应力状态如下:
τxy=0
其中,σx是单元体x轴方向拉应力,σy是单元体y轴方向拉应力,τxy是单元体切应力,l为试件厚度,l=74mm;D为试件截面直径;
S64、试件中心应变片测量值等于如下理论公式的计算值,因y轴方向上的压应力是x轴方向上拉应力的两倍,故因为泊松效应引起的拉伸模量不可忽视;沿直径水平方向上,应变片范围内,第三应变片测量的试件劈裂拉伸应变量εt按如下理论公式计算:
其中,L取第三应变片长度的一半,Et为所求混凝土拉伸模量,v为试件泊松比;化简最终得出混凝土拉伸模量:
其中,劈裂拉伸模量Es=2P/πDlεt由所测应力应变曲线决定,其中应力σt=2P/πDl,取应力应变曲线线性段斜率;或者,取Es=[(1/2)σt,max]/εt,其中σt,max/2取应力应变曲线中最大应力的一半,εt则是达到最大应力一半时所对应拉伸应变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328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