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OD动态估计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062955.3 | 申请日: | 2017-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53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宁;王健;刘洋;何铁军;石庄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Q50/26 | 分类号: | G06Q50/2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轨道 交通线 客流 od 动态 估计 方法 | ||
1.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OD动态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1)设定时间间隔Δt,按时间间隔Δt对每天的历史客流数据进行分段;统计每天各时间段内的储值票客流数据和单程票客流数据;
(1-2)采用移动平均法对单程票客流数据进行改进,得到改进后的单程票客流数据为:
式中,i≠j;q0ij(t)表示改进后的第t个时段内由站点i进站的乘客中最终从站点j出站的单程票乘客数量;表示由历史客流数据统计获取的第t-a个时段内由站点i进站的乘客中最终从站点j出站的单程票乘客数量;R表示移动平均的时段个数,且R<t;
(1-3)计算式中,表示由历史客流出行数据统计获取的第t个时段内由站点i进站的乘客中最终从站点j出站的储值票乘客数量,qij(t)表示在第t个时段内由站点i进站的客流去往站点j出站的总乘客数量;
根据qij(t)构建全线网在第t个时间段内进站客流的OD分布矩阵A(t)和第t个时间段内的客流分流率矩阵B(t):
其中,n为站点的总数;bij(t)为客流分流率,表示时段t内由i站进站的乘客中去往j站的客流占i站总进站客流的比例,且
将客流分流率矩阵B(t)转化成列向量的形式:
B(t)=[b12(t),b13(t),…,b1n(t),…,b21(t),…,b2n(t),…,bn(n-1)(t)]T (1.4)
(1-4)构建客流出站到达系数为:
其中,表示在第t-m个时段内从站点i出发且以车站j为目的地的OD客流中在时段t内到达目的车站j的比例,t≥m;uij(t)表示第t个时间段内由i站出发去往j站的乘客平均行程时间,表示第t个时间段内由i站出发去往j站的乘客平均行程时间的标准方差;fij(x)为概率密度函数,表示由i站出发去往j站的客流在时刻x到达j站的概率;
(1-5)基于实时客流数据建立OD客流分配比例和进出站流量间的约束方程:
qij(t-m)=Ii(t-m)·bij(t-m) (1.7)
式中,Ii(t-m)为i站在第t-m个时段内的总进站乘客数量;qij(t-m)表示第t-m个时段内由站点i进站的客流去往站点j总乘客数量;Oj(t)表示车站j在第t个时段内的出站乘客数量;M为线网内任意两个时间段间乘客行程时间最大跨越时段数;Vij(t)为建立流量约束方程时产生的出站量误差;
(1-6)以客流分流率作为状态变量,构建客流OD动态估计状态空间模型,包括状态转移方程1.9与观测方程1.10:
式(1.9)中,B(t)为实际客流分流率bij(t)组成的Rod×1维矩阵,Rod表示OD对的总数,Rod=n×(n-1);Bk(t)为由相同客流特征日条件下的前向第k周历史客流分流率组成的Rod×1维矩阵;F(t)与Gk(t)均为状态转移矩阵,表征系统的状态演变特征,是由权重系数γk得到的Rod×Rod维常量矩阵;W(t)为建立系统状态转移方程所产生的误差wij(t)组成的白噪声矩阵;
式(1.10)中,Oj(t)与Ii(t-m)为实时进出站客流数据;O(t)为n×1维出站客流量矩阵;H(t)为客流出站到达矩阵,其随着时段动态变化,表征状态变量B(t)与观测变量O(t)间的相互关系,为n×Rod维矩阵;是由构建的Rod×1维矩阵,为包含当前时段以及前向M个连续时间段的客流分流率均值;V(t)为建立系统观测方程所产生的误差vij(t)组成的白噪声矩阵;
(1-7)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客流OD动态估计状态空间模型进行求解,并采用标准化法对OD估计结果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后的OD估计结果建立指标,并用该指标检验构建的客流OD动态估计状态空间模型是否正确;若检验结果正确,则判定客流OD动态估计状态空间模型正确,输出客流OD动态估计状态空间模型的估计结果;若检验结果不正确,则重新设置客流OD动态估计状态空间模型的参数值,返回步骤(1-6);重新设置的参数包括:移动平均的时段数R和权重系数γk。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295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校园学生在线升学的系统
 - 下一篇:交通违法物品扣押管理系统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