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潜血试纸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62804.8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47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吴智良;周文彬;王信尧;吴旻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智良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G01N33/90;G01N3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潜血 试纸 | ||
本发明是一种潜血试纸,包含透液性乘载层、检测层及外表层,其中透液性乘载层、检测层是并接或由上而下堆栈在外表层上。透液性乘载层可承载生物样本,检测层包含检测物质,而外表层可防止用户接触到生物样本。透液性乘载层及检测层的连接处的上表面是形成至少一折迭线,或透液性乘载层的上表面具有折迭线,用以方便弯折。当潜血试纸沿着折迭线弯折后,生物样本可借渗入而接触到检测物质并反应,借反应是否变色而辨识生物样本是否含有潜血。因此,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利,且相当卫生,适合一般大众独自完成潜血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潜血试纸,尤其是利用潜血试纸沿着至少一折迭线弯折而对折,使得生物样本借渗入而接触到检测物质并反应,借反应是否变色而辨识生物样本是否含有潜血,并判定有无罹患大肠癌的可能,可方便民众于居家空间进行大肠癌筛检,大幅提升筛检的普及率。
背景技术
目前十大癌症中,大肠癌的发生率在近年来已爬升至第一、二位,由于饮食西化及食安问题频传等因素,在中国台湾大肠癌发生率节节升高。由于大肠癌的高发生率,如何筛检做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即成为世界性的共同议题。所幸,一般而言大肠癌的疾病进程较为缓慢。从低恶性度的肠内息肉进展到恶性度高的侵袭癌,一般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因此,若能在大肠癌的早期即诊断,并做早期治疗,则可大幅降低大肠癌的死亡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不但可以挽救相当多人的性命,也可免除治疗严重癌变的痛苦,也因此省下相当可观的社会成本。
由于大肠癌筛检所带来的可能益处,有多种筛检方法被开发出来。主要包含:化学法、免疫法、大肠镜。其中,化学法的原理乃利用粪便潜血中的血红素:当粪便中有潜血存在,则血红素中的铁离子会跟外加试剂产生氧化还原反应,并通过呈色剂来做为结果判定的依据。而免疫法与化学法同属粪便采检,其使用带有人类血红素针对性抗体的乳胶微粒,来侦测粪便中的血红素。当粪便中有潜血存在,则乳胶微粒上的特殊抗体会与血红素结合,实验室再通过反应溶液浊度的不同,以比浊法来做粪便潜血的定量。以医疗经济面而言,免疫法牵涉到特异性抗体的使用,不但价格较高昂,且试剂的保存及使用对于许多实验室而言,也是一大挑战。相对的,不同于化学法与免疫法,大肠镜筛检乃直接以内视镜的方法,进行大肠腔壁的检查,其优点是当发现病灶时,医师可以直接通过大肠镜来做病灶的切除,具有诊断兼治疗的好处。然而,由于其侵入性的性质,据统计每操作一千个大肠镜,可能造成一至三个大肠破裂的严重并发症。总结而言,化学法筛检有以下几点优势:优良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低廉的价格、非侵入性、无并发症。因此,相较于免疫法及大肠镜,化学法较适合做为大肠癌筛检的方法。
然而,以程序而言,现行的筛检方法皆有其不方便之处,因而可能影响到筛检的普及。化学法与免疫法皆属于粪便检验,现行主要的程序包含:粪便检体采检、粪便检体送检、实验室检验、核发报告等过程。整体而言,过程相当繁复,病患必须自行从粪条中,做粪便检体的采样。此外,送检、检验、报告送达的过程冗长,如此不方便且繁冗的过程,可能降低民众接受筛检的意愿。而接受大肠镜检查时,民众更需要亲自前往医疗院所受检。低易达性、不足够的检查仪器、相对稀缺的肠胃科医师及麻醉科医师等等因素,都可能大幅降低大肠癌筛检的普及率。
因此,需要一种新颖的潜血试纸,利用潜血试纸沿着至少一折迭线弯折而对折,使得生物样本借渗入而接触到检测物质并反应,借反应是否变色而辨识生物样本是否含有潜血,所以使用者只要擦拭并对折即可辨识潜血,而不需对生物样本进行任何前处理或后处理,尤其不会造成使用者任何不适感,且相当卫生,进而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潜血试纸,包含透液性乘载层、检测层及外表层,其中透液性乘载层具透水性,并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且该上表面是用以承载生物样本,比如粪便、尿液或生物分泌物,检测层为半透明性且具透水性,并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并包含均匀分布于至少一区域的检测物质,外表层具不透水性及具透光性,且是贴附于透液性乘载层的下表面以及检测层的下表面。此外,透液性乘载层的一侧边是连接检测层的相对应侧边,而透液性乘载层及检测层的连接处的上表面是形成至少一折迭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智良,未经吴智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28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