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焦化装置低压逸散气体回收处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62456.4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1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发明(设计)人: | 马良;王依谋;李出和;肖翔;李晋楼;刘安林;何梦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浙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53/48;B01D53/52;B01D53/78;C10K1/00;C10K1/06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6 | 代理人: | 蔡昌伟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化 装置 低压 气体 回收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焦化装置低压逸散气体回收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为:焦化装置焦炭塔塔顶、塔底、冷焦热水罐、沉淀池等多处产生的低压逸散恶臭气体由各处风机微加压后输送至抽空冷却器;抽空冷却器利用冷焦水流过产生的负压动力将低压逸散气体加压,并混合冷却气体,加压冷却后的气体和碱液一同进入旋流喷射吸收器进行脱硫;脱硫后逸散气体进入固定床吸附罐脱除逸散气体中VOCs及硫醇,碱液循环使用;脱VOCs后逸散气体高点排空或进入加热炉燃烧。本发明还提供了焦化装置低压逸散气体回收处理装置。
本发明申请要求名称为“一种高效硫化氢气体吸收装置”,申请日是2016年9月21日,申请号是201610494578.6的发明,作为本发明中旋流喷射吸附器结构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与环保领域,涉及焦化装置低压逸散气体回收处理方法,适用于低压逸散气体回收过程。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了焦化装置低压逸散气体回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延迟焦化是一种石油二次加工技术,是目前世界渣油深度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所谓延迟是指将渣油以高的流速流过加热炉的炉管,加热到反应所需的温度,在反应炉管内不生焦,而延缓到进入焦炭塔再进行焦化反应,有延迟作用,故称为延迟焦化技术。
延迟焦化可提高轻质油的收率和脱碳效率,以其操作连续化、处理量大、灵活性强、投资费用低的特点一直是世界重油轻质化的主要途径,也是我国最主要的重油加工手段。热渣油在焦炭塔内进行焦化反应,生成的轻质产物从顶部出来进入分馏塔,分馏出富气、粗汽油、柴油和重馏分油。
延迟焦化是一种连续生产、间断操作的方法,一般至少有两个焦炭塔,一个在线生焦时另一个进行除焦。延迟焦化装置由于切焦、冷切焦水系统、除焦过程中均为敞开操作,除焦废气外排逸散、焦池露天堆放、焦粉飞散、石油焦中挥发分的挥发,导致焦化装置产生肉眼可见的粉尘污染物,以及嗅觉可明显感知的空气异味,对环境造成污染,严重威胁着操作人员的健康。
目前国内针对焦化除焦废气处理的方法和装置很少,许多处理方法和装置并不理想。如专利201320049476.5,介绍了一种焦化除焦废气处理装置,但该装置涉及多个设备,并且占地面积较大;专利201510654944.5涉及石化炼油焦化装置废气收集治理系统装置,该发明设备多,方法复杂;专利201520780147.7介绍一种石化炼油焦化装置用废气净化装置,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方法和装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焦化装置低压逸散气体回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焦化装置低压逸散气体回收处理方法,其方法包括:
(1)增压输送单元:焦化装置焦炭塔塔顶、塔底、冷焦水罐等多处逸散点产生的低压逸散恶臭气体由各处风机微加压后输送至抽空冷却器顶部入口;同时冷焦水泵将冷焦水抽送至抽空冷却器顶部;抽空冷却器利用冷焦水流动产生的负压力将低压逸散气体增压,为后续气体输送和旋流提供必要动力。
(2)冷却-旋流脱水单元:抽空冷却器中冷焦水与逸散气体混合换热,冷却逸散气体,使逸散气体中部分水分凝析,换热后冷焦水回流至冷焦水罐;加压冷却后逸散气体进入旋流喷射器顶部入口,利用旋流场作用,使逸散气体中凝析水滴进一步聚结分离。
(3)旋流喷射脱硫单元:碱液作为脱硫吸收液经泵进入旋流喷射吸收器,逸散气体从吸收器顶部入口切向进入,碱性吸收液从吸收器侧壁小孔喷入;径向喷入的流线型吸收液被切向高速旋转的逸散气体持续切割,形成无数吸收液雾滴;经吸收后富含硫化物的吸收液从吸收器底部流出,脱硫后气体从旋流喷射吸收器顶部流出;
(4)固定床吸附单元:脱硫后逸散气体进入固定床吸附罐,利用活性炭脱除逸散气体中VOCs、硫醇及硫醚等碱液无法吸收的恶臭组分,净化后逸散气体高点排空或进入加热炉燃烧。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的低压逸散气体来自焦化装置多处逸散点,可一次收集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浙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浙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24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