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富勒烯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用于治疗肺纤维化的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1477.4 | 申请日: | 2017-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0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董润;代华平;刘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日友好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3/44 | 分类号: | A61K33/44;A61K47/44;A61P11/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高健,缑正煜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富勒烯 药用 制备 用于 治疗 纤维化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肺纤维化治疗领域,特别涉及富勒烯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用于治疗肺纤维化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是指由于炎症导致肺部实质细胞发生坏死、组织内细胞外基质异常增多和过度沉积等因素引起的最终病理结局,轻者导致肺部组织纤维化,重者引起肺部组织结构破坏而发生器官硬化。肺纤维化可发生于各种环境中,包括不明原因的刺激、环境或职业暴露(如石棉、二氧化硅)、由药物引起(如博来霉素)、或者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免疫复合物亦可诱导肺纤维化。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1],该种疾病以慢性非实质损害和纤维化为特征,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IPF起源于肺泡上皮反复发生微小损伤后的异常修复,进而导致瘢痕形成以及肺结构破坏[2,3]。IPF的发病可分为三期:(1)前驱期:环境因素(吸烟、感染、胃食管反流物等)及遗传因素(SFTPC基因突变等)共同作用,引起反复的肺泡上皮损伤及异常的损伤修复反应;(2)起始期:部分上皮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使得部分肺泡上皮凋亡、分泌大量致纤维化因子,包括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13(TGF-13)家族、白细胞介素13(IL-13)等,上述因子可以诱发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也可以招募纤维细胞到肺部,并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形成成纤维细胞灶;(3)进展期:上述间充质细胞分泌大量异常基质蛋白(主要是胶原蛋白沉积),使得肺组织重构和瘢痕化,最终形成肺纤维化。IPF的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炎、肺泡单位结构紊乱和肺纤维化,最终导致肺脏结构和功能的严重破坏,其病理主要表现为早期弥漫性肺泡炎及后期大量间质细胞增生、基质胶原进行性聚集以致取代正常的肺组织结构,严重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最终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IPF是一种慢性、致死性的疾病,5年生存率通常仅为20%。目前IPF有效的治疗药物只有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然而,吡非尼酮有肝功能损害、晕眩以及光过敏等副作用[4,5],尼达尼布则可使患者出现肝酶升高、腹泻等不良反应[6],影响了临床广泛应用。因此,有必要开发对于肺纤维化、尤其是IPF副作用较低的新型治疗药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日友好医院,未经中日友好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14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