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源转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61091.3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80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契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登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217 | 分类号: | H02M7/21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马雯雯;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转换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包括变压器、同步整流晶体管及同步整流控制器。同步整流晶体管耦接在变压器的二次侧与输出端之间。同步整流控制器接收同步整流晶体管的漏极端与源极端之间的跨压以作为第一检测信号。同步整流控制器根据第一检测信号的电压值、第一触发信号的电压值以及第二触发信号的电压值取得第一时间长度,并根据第一时间长度决定关断同步整流晶体管的时间点。本发明提供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同步整流控制器可通过运用几何方式,推测出同步整流晶体管的漏极与源极之间的跨压达到各个电压值的时间长度,据以决定关断同步整流晶体管的时间点,以降低上述跨压上的噪声对关断同步整流晶体管的时间点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电源转换装置为现代电子装置中不可或缺的元件。在以脉宽调变(pulse widthmodulation,PWM)控制为基础的电源转换装置中,电源转换装置的二次侧通常具有整流二极管。由于整流二极管于导通状态下的功率消耗较大,因此可采用导通电阻值较小的同步整流晶体管来取代整流二极管,以提升电源转换装置的转换效率。在这样的架构下,尚需要一同步整流控制器来控制二次侧的同步整流晶体管的启闭。
一般来说,当电源转换装置的二次侧的同步整流晶体管导通时,同步整流控制器可在同步整流晶体管的漏极与源极之间的跨压(VDS)达到0伏特时关断同步整流晶体管。然而,由于同步整流晶体管的漏极与源极之间的跨压通常具有噪声,在VDS趋近于0伏特时,特别容易受到干扰。上述噪声可能导致同步整流控制器无法正确地判断出关断同步整流晶体管的时间点,从而降低电源转换装置的转换效率。更严重者,上述的情况更可能导致电源转换装置的一次侧的功率开关与二次侧的同步整流晶体管发生同时导通的状况,如此一来,可能会损坏电源转换装置内部的电路元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源转换装置。此电源转换装置中的同步整流控制器可通过运用几何方式,推测出同步整流晶体管的漏极与源极之间的跨压(VDS)达到各个电压值的时间长度,据以决定关断同步整流晶体管的时间点,以降低VDS上的噪声所造成的影响。
本发明的电源转换装置包括变压器、至少一同步整流晶体管以及至少一同步整流控制器。变压器具有一次侧与至少一二次侧,其中一次侧用以接收输入电压,而各二次侧用以提供输出电压给对应的输出端。各同步整流晶体管耦接在其中一二次侧与对应的输出端之间,且各同步整流晶体管受控于开关信号。各同步整流控制器耦接到对应的同步整流晶体管,接收对应的同步整流晶体管的漏极端与源极端之间的跨压以作为第一检测信号。各同步整流控制器根据第一检测信号的电压值、第一触发信号的电压值以及第二触发信号的电压值取得第一时间长度,并依据第一时间长度来决定第二时间长度。各同步整流控制器于第一检测信号的电压值等于第一触发信号的电压值时开始计时,且于计时达第一时间长度与第二时间长度之总和时产生开关信号以关断对应的同步整流晶体管。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同步整流控制器可根据第一检测信号的电压值、第一触发信号的电压值以及第二触发信号的电压值取得第一时间长度。之后再根据第一时间长度来推测同步整流晶体管关断的时间点。由于第一检测信号的电压值在上升至接近0伏特时会有较大的噪声,因此在关断同步整流晶体管的时间点的判断上,本发明实施例的同步整流控制器可降低因上述噪声所造成影响。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示出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出的电源转换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示出的电源转换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同步整流控制器的电路方框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出的同步整流控制器的信号定时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登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登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10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