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页岩储集能力确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1005.9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1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阴丽诗;姜振学;王朋飞;李耀华;陈磊;张昆;刘天琳;谢雪恋;张博;曹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刘丹,黄健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页岩 能力 确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页岩储集能力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页岩气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之一,为了有效地对页岩气进行开发,需在开发前对页岩的储集能力进行评价,以确定页岩的储集能力,进而可筛选出页岩气较多的区块进行开发。
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微观实验方法测试页岩的储集能力,例如通过氮气等温吸附实验,二氧化碳等温吸附实验等,测量页岩样品的孔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进行页岩孔隙结构的全定量化表征,进而确定岩层的储集能力。测量之前,需要对页岩样品进行预处理,首先将页岩样品研磨至预设筛目,然后在预设温度下通入惰性气体进行处理,以除去页岩样品中的水气等。在上述等温吸附实验过程,对实验温度、压力、含水饱和度等均有一定要求,并且实验的操作步骤十分繁琐。
上述微观实验方法对样品要求较高,实验难度大,操作困难,不利于对大量样品进行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页岩储集能力确定方法,以降低确定页岩储集能力的实验难度,简化实验操作。
本发明提供的页岩储集能力确定方法,包括:
确定页岩的至少一块样品中每块样品的矿物成分含量和所述每块样品的总有机碳TOC含量;
根据所述每块样品的矿物成分含量和所述每块样品的TOC含量确定所述页岩的储集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每块样品的矿物成分含量包括黄铁矿的质量百分含量和方解石的质量百分含量。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每块样品的矿物成分含量和所述每块样品的TOC含量确定所述页岩的储集能力,包括:
根据所述每块样品的TOC含量和所述至少一块样品中TOC含量的最大值,确定TOC评价参数;
根据所述每块样品的黄铁矿的质量百分含量和所述至少一块样品中黄铁矿的质量百分含量的最大值,确定黄铁矿评价参数;
根据所述每块样品的方解石的质量百分含量和所述至少一块样品中方解石的质量百分含量的最大值,确定方解石评价参数;
根据所述TOC评价参数、所述黄铁矿评价参数,和所述方解石评价参数,确定所述岩层的储集能力评价参数;所述岩层的储集能力评价参数越大,所述岩层的储集能力越强。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TOC评价参数、所述黄铁矿评价参数,和所述方解石评价参数,确定所述岩层的储集能力评价参数,包括:
RC=a*RTOC+b*RCa+c*RFeS2
其中,RTOC为所述TOC评价参数,RFeS2为所述黄铁矿评价参数,RCa为所述方解石评价参数;RC为页岩的储集能力评价参数;a、b、c均为预设值。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每块样品的TOC含量和所述至少一块样品中TOC含量的最大值,确定TOC评价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每块样品的TOC含量和所述至少一块样品中TOC含量的最大值的比值,确定所述TOC评价参数。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每块样品的黄铁矿的质量百分含量和所述至少一块样品中黄铁矿的质量百分含量的最大值,确定黄铁矿评价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每块样品的黄铁矿的质量百分含量和所述至少一块样品中黄铁矿的质量百分含量的最大值的比值,确定所述黄铁矿评价参数。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每块样品的方解石的质量百分含量和所述至少一块样品中方解石的质量百分含量的最大值,确定方解石评价参数,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一块样品中方解石的质量百分含量的最大值和所述每块样品的方解石的质量百分含量的差值;
根据所述差值与所述每块样品的方解石的质量百分含量的比值,确定所述方解石评价参数。
进一步的,所述黄铁矿包括:二硫化铁;所述方解石包括:碳酸钙。
本发明提供一种页岩储集能力确定方法,包括:确定页岩的至少一块样品中每块样品的矿物成分含量和该每块样品的TOC含量;根据该每块样品的矿物成分含量和该每块样品的TOC含量确定该页岩的储集能力。本发明提供的页岩储集能力确定方法,有效降低了确定页岩储集能力的实验难度,简化实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页岩储集能力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根据该每块样品的矿物成分含量和该每块样品的TOC确定该页岩的储集能力的方法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10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