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网络教育的学时管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60796.3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62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建;吴颖;金宁宝;黄迅雷;郭玉湖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天晴数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20 | 分类号: | G06Q50/20;G06K9/00;G07C1/1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张明;唐燕玲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网络 教育 学时 管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教育的学时管理方法,所述方法为:学习终端中预设时间间隔;间隔一个时间间隔,学习终端检测学员是否处于学习状态;如果学习终端检测到学员处于学习状态,则启动摄像头,获取学习终端前方的视频或者照片;根据获取到的视频或者照片,判断当前学习终端前方是否有学员本人;如果学习终端前方有学员本人,则学习终端记录当前的学习信息,所述学习信息包括学员标识、学习资源标识、当前时间。不管学习终端处于在线状态还是离线状态,均可统计学员的学习信息,并且可以防止挂刷和替学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互联网教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网络教育的学时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互联网教育受益于网络基础的优化与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将学员的碎片时间更多的带入到了移动化的学习。在移动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场景中,施教方开始更加关注有效碎片学习时间的精确识别与统计。而传统的互联网教育仅支持在线教育,在在线教育的学时计算方面,施教方基本都是采用累加学员在线视频、文档等教材资源的学习时长,从而判断学员的学习程度是否满足对应学时指标,并给予相应的课程学分。
目前的互联网教育存在以下缺点:1、识别不精确:在传统的在线教育方案中,施教方一般仅记录在线环境下的学时,而忽略了离线环境中的学时,也无法准确识别出跳跃式选择性学时与重复性学时,以及筛选出多端共学的有效性学时,甚至对挂刷学时、代人替学等违规乱纪行为束手无策,不但浪费了学员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重挫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精确识别并记录学员学习过程中的有效性学时,成为保障施教方教学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2、统计不全面:在传统的在线教育方案中,施教方通常仅统计在线视频、文档等教材资源的学员学习时长,而从教学活动的整体视角来看,其恰恰忽视了学员在参与讨论、答题练习、翻阅笔记等学习行为过程中的辛勤付出,因此建立一种全面的、客观的、有效的多元学时识别与统计的方法凸显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网络教育的学时管理方法,对学员的通过学习终端进行学习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真实的管理和统计,不仅在离线状态下也可以进行学时统计,而且可以防止出现挂刷、替学现象,对学员同时进行视频、文档或者练习这种多元学习方式进行统计,还可过滤掉重复学习现象,使对学时的统计更加全面准确,以利于提高学员进行网络教育的积极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网络教育的学时管理方法,所述方法为:
学习终端中预设时间间隔;
间隔一个时间间隔,学习终端检测学员是否处于学习状态;
如果学习终端检测到学员处于学习状态,则启动摄像头,获取学习终端前方的视频或者照片;
根据获取到的视频或者照片,判断当前学习终端前方是否有学员本人;
如果学习终端前方有学员本人,则学习终端记录当前的学习信息,所述学习信息包括学员标识、学习资源标识、当前时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对学员的学习信息的统计仅在学习终端上进行,不管学习终端处于在线状态还是离线状态,均可以对学员的学习信息进行统计;当学习终端上处于学习状态时才进行学员本人的识别和学习信息的记录,方法合理;当学习终端上处于学习状态时,先对学员是否位于学习终端前方进行判断,如果学员不在学习终端的前方,表明出现挂刷现象,如果学习终端前方有人,但是不是学员本人,表明出现替学现象,此时均不进行学习信息的记录,方法合理,防止出现挂刷和替学现象;而且间隔一个时间间隔就进行一次是否为学员本人的判断以及学习信息的统计,有效防止出现挂刷和替学现象,使学员的学习信息准确有效,以提高学员进行互联网学习的兴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示的基于网络教育的学时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示的基于网络教育的学时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天晴数码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天晴数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07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温热泵
- 下一篇:一种离心式空压机余热回收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