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卫生棉条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0525.8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8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简元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简元正 |
主分类号: | A61F13/20 | 分类号: | A61F1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李晓婷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体 螺旋部 缓冲空间 卫生棉条 舒适度 线体 取出 膨胀 整体吸收 直径缩小 传统的 透气度 经血 轴向 变形 吸收 | ||
本发明公开了卫生棉条,其包括一吸收体和一线体,该吸收体具有一螺旋部和一缓冲空间,该缓冲空间轴向形成于该螺旋部内;该线体设置于该吸收体的一端。由于缓冲空间和螺旋部的设置,本发明的卫生棉条在吸收经血后体积的膨胀程度较小,而具有较佳的舒适度;在使用过程中,因为缓冲空间而具有较佳的透气度;另由于螺旋部的设置,当使用者拉持该线体以取出吸收体时,螺旋部会受到拉力而变形,使整体吸收体的直径缩小,而方便使用者取出吸收体。因此,相比于传统的实心卫生棉条,本发明的吸收体的膨胀程度较小,且具有较佳的舒适度和使用方便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女性卫生用品,尤指一种卫生棉条。
背景技术
卫生棉条为一棉质的实心圆柱体,使用时将其置于阴道口,可吸收女性子宫内膜剥落而产生的经血,并可防止经血流出,降低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使用者也可如平常的方式活动或进行运动,相比于使用卫生棉更具有方便性,故卫生棉条逐渐被大众接受并被广泛使用。
然而,卫生棉条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因吸收经血而膨胀,导致卫生棉条的体积增加,使用者可能因此感到不适;再者,若卫生棉条的体积增加,可能会增加取出卫生棉条的困难度,且有可能在取出过程中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因此,传统的卫生棉条仍有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换一种卫生棉条,其目的为减缓卫生棉条吸收经血后膨胀的程度,降低使用时产生的不适感,并降低取出时的不便性,以便增加使用的便利性,并可使大众更广泛地接受并使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卫生棉条包括:
一吸收体,其具有一螺旋部和一缓冲空间,该缓冲空间轴向形成于该螺旋部内;
一线体,其设置于该吸收体的一端。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本发明的卫生棉条并非实心,在吸收体内部具有一缓冲空间,可作为吸收体体积变化的缓冲,并且,由于螺旋部的设置,吸水纤维在吸收经血后会稍微松散开,因此,缓冲空间和螺旋部的设置,可维持整体吸收体的体积不会明显增加,因此可降低因吸收体膨胀所产生的不适,而具有较佳的舒适度以及透气度;由于吸收体的体积只有些许膨胀,使用者在取出吸收体时不会明显感到不适,相比于传统实心的卫生棉条,具有较佳的使用便利性,并可降低使用者在取出吸收体时造成伤害的机率;即使吸收体因吸收大量的经血而具有较大的膨胀程度,由于螺旋部可伸缩的特性,使用者在取出吸收体时可通过拉伸线体,使螺旋部受到拉力而导致吸收体的长度增加而吸收体的直径减少,增加取出吸收体的方便性,而螺旋部扇贝纹的外形增加了吸收体使用时的透气性,因此,本发明相比于传统实心的卫生棉条具有更佳的使用舒适度、透气性和使用便利性。
此外,吸收体在吸收液体后会些微膨胀,而螺旋部的各螺旋圈会些微松散开,进而使本发明的吸收体具有更大的吸收表面积,可更快速的吸收经血,即使瞬间产生大量经血,也不会因无法立即吸收而渗出,造成经血渗至外裤的困扰。
较佳的,该螺旋部具有多个螺旋圈,相邻的二螺旋圈紧密贴靠。
较佳的,该吸收体具有相互连接的一双线段和一单线段,该双线段具有同心设置的双层螺旋圈,该单线段具有单层螺旋圈。或者,该吸收体具有相互连接的一双线段和二单线段,该双线段设置于所述单线段之间,该双线段具有同心设置的双层螺旋圈,该单线段具有单层螺旋圈。由此使吸收体的双线段具有较大的直径,可防止吸收体自体内脱离,而吸收体的单线段具有较小的直径,而可达到方便置放吸收体的效果。
更佳的,该双线段的长度为该单线段的长度的二分之一。
较佳的,该吸收体是由一吸水纤维缠绕成型,该吸水纤维缠绕形成该螺旋部。并且,该吸水纤维以高密度棉质纤维为佳。
较佳的,该吸水纤维具有一较小直径段,该较小直径段邻近于该螺旋部相对于该线体的一端。由此使该吸收体具有较小直径端。
较佳的,该吸水纤维是由多个纤维单体缠绕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简元正,未经简元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05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