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夯作业对混凝土结构振动影响的评估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8708.6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67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胡明祎;张同亿;黄伟;兰日清;曹雪生;秦敬伟;李少华;马新生;张昕佳;祖晓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旭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3 | 代理人: | 冯云 |
地址: | 10008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作业 混凝土结构 振动 影响 评估 技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夯作业对混凝土结构振动影响的评估技术,首先通过在无强夯作用下的原位振动测试初步分析地表条件、在强夯振源处至混凝土结构施工处(或其它既有混凝土结构)进行场地振动衰减测试;有、无强夯作用(以及强夯振动作用力不同)条件下混凝土施工条件振动测试、评估和对比,并参考《建筑工程容许振动标准》进行量化评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夯作业对混凝土结构振动影响的评估技术,属于建筑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技术中,强夯对混凝土结构影响的评判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采用单一的混凝土施工管理检测方法;其次,采取人为管理进行直观判断。由于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复杂,且这两种方法层次、技术手段以及目标处理对象单一,难以保证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易对混凝土振害产生评估误差甚至错误。总结之,传统技术具有以下缺点:
(1)现场检测,评估标准无法量化确定。传统技术手段中,多是在强夯施工过程中,出现振动问题后,开始实施振动控制措施,导致方法被动、效果差;且采取的方法多是依赖经验性、单一性手段,实际效果不明显。
(2)人为管理判断主观性强,不可靠。人为管理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每个人的评判标准不同,会直接导致在强夯现场出现振动问题评判、振害预估、振动诊断以及诊治措施等存在差异,没有合理、可靠、有效、科学化的处理方案。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夯作业对混凝土结构振动影响的评估技术,其实现评估可量化确定。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夯作业对混凝土结构振动影响的评估技术,其解决了采取方法单一性、经验性,人为判断主观性强等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强夯作业对混凝土结构振动影响的评估技术,包括步骤:1)无强夯作用下振动测试:从振源处选定m个检测起点、从待测混凝土结构处选定n个检测终点,m、n分别为自然数,在无强夯作用下测定从上述各起点至上述各终点的振动响应,得到在无强夯作用下场地覆土的传递情况,公式为FSo,mn=RBo,n/RAo,m,其中,RAo,m、RBo,n为起点A0,m和终点B0,n在无强夯作用下实测原位振动响应,FSo,mn为传递系数;选择不同的起点A0,m和终点B0,n分别测试,进而分别得到不同的振动响应RAo,m、RBo,n以及不同的传递系数FSo,mn;2)额定强夯作用下振动测试:在额定强夯作用下,测定所述m起点至所述n终点的振动响应,得到在额定强夯作用下场地覆土的传递情况,公式为FSmax,mn=RBmax,n/RAmax,m,其中,RAmax,m、RBmax,n为起点Amax,m和终点Bmax,n在额定强夯作用下实测原位振动响应,FSmax,mn为传递系数;选择不同的起点Amax,m和终点Bmax,n分别测试,进而分别得到不同的振动响应RAmax,m、RBmax,n以及不同的传递系数FSmax,mn;3)将所述无强夯作用、额定强夯作用下混凝土结构振动响应形成传递关系量表,无强夯作用与额定强夯作用二者之间的其它强夯作用的传递系数进行线性插值得到;4)根据其他强夯作用下检测起点的振动响应与得到的其它强夯作用下的传递系数,可知检测终点振动响应的评估值,将评估值与国标值对比,若|评估值-国标值|/国标值<10%,现场施工可进行,否则不可进行现场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87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护公路多载挂车
- 下一篇:防窃电电流互感器运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