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g-Cu-In-Sn-Ti合金钎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8379.5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0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清;张翕;付晓玄;蔡正旭;柳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有色金属与稀土应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K35/30 | 分类号: | B23K35/30;B23K35/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刘徐红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g cu in sn ti 合金 料及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Ag-Cu-In-Sn-Ti合金钎料,其特征在于,该钎料的组成为:Cu 22~26wt.%、In8-12wt.%、Sn 8~12wt.%、Ti 2~6wt.%、Mo 0.05~2wt.%、Mn 0.05~2wt.%、玻璃粉0.01~1wt.%、Ag余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Ag-Cu-In-Sn-Ti合金钎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钎料的组成为:Cu23~25wt.%、In 8~10wt.%、Sn 8~10wt.%、Ti 3~4wt.%、Mo 0.05~0.5wt.%、Mn0.05~0.5wt.%、玻璃粉0.01~0.05wt.%、Ag余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Ag-Cu-In-Sn-Ti合金钎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钎料的形态为箔。
4.一种Ag-Cu-In-Sn-Ti合金钎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重量百分比,分别称取Cu 22~26wt.%、In 8~12wt.%、Sn 8~12wt.%、Ti 2~6wt.%、Mo粉0.05%~2wt.%、Mn粉0.05%~2wt.%、玻璃粉0.01%~1wt.%和余量Ag;
B.利用真空气雾化制粉炉,将称取的Ag、Cu、In、Sn和Ti金属原料放置在内,加热至1100℃~1200℃真空熔炼,待金属熔清后,进行真空气雾化制粉,制得Ag-Cu-In-Sn-Ti合金粉末;
C.将步骤B制得的合金粉末进行筛分,与Mo粉、Mn粉和玻璃粉混合,经研磨,压力烧结,热处理,压延加工和中间退火步骤,制成焊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Ag-Cu-In-Sn-Ti合金钎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o粉、Mn粉和玻璃粉的粒度均为200目~500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Ag-Cu-In-Sn-Ti合金钎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气雾化制粉为以氮气作为雾化气体,在温度1100℃~1200℃的条件下,真空气雾化制成合金粉末;将该合金粉末进行筛分,获得粒度为200目~500目的合金焊粉。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Ag-Cu-In-Sn-Ti合金钎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烧结温度为600℃~630℃,压力50~70MPa。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Ag-Cu-In-Sn-Ti合金钎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处理为将压力烧结后的锭坯进行均匀化热处理,温度为550℃~580℃,时间为8~12小时。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Ag-Cu-In-Sn-Ti合金钎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延加工和中间退火为将热处理后的锭坯进行多次轧制,并在两次轧制之间进行中间退火;轧制过程中两次中间退火间的总变形率小于85%,退火工艺为550℃~580℃,2~4小时。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Ag-Cu-In-Sn-Ti合金钎料在陶瓷-陶瓷、金属-陶瓷的直接焊接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有色金属与稀土应用研究所,未经北京有色金属与稀土应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837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