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装修教室甲醛的安全去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57232.4 | 申请日: | 2017-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3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王盛良;储林梅;王加吉;潘文岚;王圣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双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9 | 分类号: | B01D53/79;B01D53/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1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装修 教室 甲醛 安全 去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教室的特殊性而处理源头甲醛污染的甲醛去除剂,尤其涉及一种新装修教室甲醛的安全去除方法。
背景技术
甲醛为较高毒性的物质,在中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甲醛高居第二位。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研究表明,甲醛具有强烈的致癌和促癌作用。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其浓度在空气中达到0.06-0.07mg/m3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当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为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达到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达到0.6mg/m3,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更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达到30mg/m3时,会立即致人死亡。
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还可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月经紊乱和细胞核的基因突变,还可引起DNA单链内交连和DNA与蛋白质交连及抑制DNA损伤的修复、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等,还会引起青少年记忆力和智力下降。在所有接触者中,儿童和孕妇对甲醛尤为敏感,危害也就更大。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人类有70%的病症与室内环境有关,中国每年有12万人死于室内污染,90%以上的幼儿白血病患者都是住进新装修房一年内患病的。
通常装修后的房子甲醛都会超标。近年来,新装修教室甲醛超标,异味明显,已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媒体以及家长的广泛关注。同时,由于教室相对于家庭或其它办公场所,人员更加密集,且在教室使用期间,为保障良好的教学环境,基本都处于门窗户关闭状态,这又加重了甲醛或PM2.5等在教室空气中的累积,容易引发群体性的事件。
教室内甲醛等污染主要来源于课桌椅,墙面涂料以及窗帘或地板等地面铺装材料。其内环境中的PM2.5等则主要与室外大气污染程度有关,在秋冬或早春季节室外空气污染程度尤其严重。教室装修尽可能的选择高环保等级的人造板材、墙面涂料以及胶粘剂,但甲醛等污染不可避免。国标规定教室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0.08mg/m3,超过这个标准将对人体产生较明显的损害。
目前,去除甲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通风法
通风法就是通过空气的流动,将有害气体排到室外,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唯一不足之处是甲醛释放周期长,一般要三年到十五年,因此,单靠通风法还达不到去除甲醛的要求。而且在雾霾严重的季节会引进PM2.5等污染,根本不适宜开窗通风。
2)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的被动吸附在使用初期或小空间使用确实有一定的效果,由于活性炭类的比表面积大,易于将甲醛等异味污染吸附在其发达的孔隙中。但其缺点在于一是被动吸附,二是其一旦吸附饱和,又会将吸附在其中的甲醛等污染重又释放到空气环境中,二次污染环境。
3)用水、醋、红茶泡水来去除甲醛
很多人介绍说,由于甲醛溶于水,可以在新装修的居室多放几个水盆用来吸收甲醛,或者用醋或红茶泡水等方法。甲醛易溶于水、醇和醚这是事实,空气中的游离甲醛运动过程中遇到水后会溶入其中,这与活性炭的吸附原理基本相同。但显然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即使有效果也十分有限。
4)光催化法
纳米光催化材料在一定波长的紫外光的照射下,会产生光催化反应,产生出氧化能力极强的自由氢氧基和活性氧,具有很强的光氧化还原功能,可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如甲醛)和部分无机物,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固化病毒的蛋白质,可杀灭细菌和分解有机污染物,把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无污染的水(H2O)、二氧化碳(CO2)和其它无害物质,因而具有极强的杀菌、除臭、防霉、防污自洁、净化空气功能。
5)橘子、菠萝等水果吸附甲醛
这是过去很多人喜欢用的一个方法,可以说是一个民间土方法。很多人之所以觉得使用柚子皮,菠萝后,室内的装修味道小了,那是因为水果的味道把甲醛的味道掩盖住了,甲醛并无明显减少。
6)植物吸收甲醛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入部分有害物质,但这类方法的作用极为有限。原因如下:
一、植物进行的是光合作用,一般在白天吸入部分有害物质,而在夜晚不具备这个功能。人的生活规律一般都是白天室外,夜晚在室内,在人最需要空气净化时,植物没有办法起到相应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双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双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72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