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砂卵石地层保泉回灌井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6501.5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21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富;胡冰冰;李罡;路林海;沈水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E02D1/00 |
代理公司: | 37221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勇<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卵石 地层 保泉回灌井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砂卵石地层保泉回灌井施工方法,它解决了传统回灌井系统在砂卵石地层中回灌水量较小、回灌水质不高、回灌范围有限、保泉效率较低的问题,具有回灌水量较大、回灌水质控制较好、回灌影响范围较大等优点,能够较好地起到保护泉域地下水、保护周围环境的作用。其技术方案为:测定待回灌位置地下水水位埋深、土层分布及不同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在待回灌位置进行开挖回灌渗坑;在回灌渗坑底部钻置斜向引导孔,在斜向引导孔内放置钢管;在回灌渗坑中心位置施工管井;将钢管和管井位于地下水下的部分分别铺设净水砂滤层,形成斜向回灌井和管井回灌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砂卵石地层保泉回灌井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富水性好、涌水量大的地层中,为确保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一般来说,需要采取基坑降水等工程措施。而在泉域地下水系统地区,由于水文地质单元较为封闭,当地下工程建设中采取基坑降水工程措施时,较大的降水量会影响基坑周围地下水渗流环境,产生地表沉降等地质灾害,同时会对泉水补给产生影响,严重的会导致泉水断流,尤其是对于具有泉水文化的济南地区,上述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减小基坑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可以采取止水帷幕的工程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基坑回灌技术。考虑到地下水的系统性、止水帷幕埋置深度的有限性,仅靠止水帷幕很难将基坑内地下水与基坑外地下水间水力联系完全隔断。为此,在基坑降水工程中,多与基坑回灌技术相组合,能够更好保护周围环境。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0820158159.6,名称为:地下水回灌井,其公开了一种地下水回灌井,从下到上依次包括沉淀管、过滤器和井管,井管外侧设有过滤层和隔水层,所述过滤器为一缠丝双层钢管,缠丝间距1-2mm,二层管之间的空隙填有石英砂,沙粒直径为3-5mm。该回灌井对软土地区地下水保护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砂卵石地层中回灌水量较小、回灌水质不高、回灌范围有限、保泉效率较低。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对于砂卵石地层回灌井布置问题,尚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砂卵石地层保泉回灌井施工方法,克服传统回灌井系统在砂卵石地层中回灌水量较小、回灌水质不高、回灌范围有限、保泉效率较低的缺点,其具有:减小基坑降水对泉域地下水的影响,实现对周围地下水环境的保护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砂卵石地层保泉回灌井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测定待回灌位置地下水水位埋深、土层分布及不同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步骤2:在待回灌位置进行开挖回灌渗坑;
步骤3:在回灌渗坑底部钻置斜向引导孔,在斜向引导孔内放置钢管;
步骤4:在回灌渗坑中心位置施工管井;
步骤5:将钢管和管井位于地下水下的部分分别铺设净水砂滤层,形成斜向回灌井和管井回灌井。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测定土层分布的步骤为:
在基坑止水帷幕外的待回灌位置钻置竖直勘探孔,勘探孔钻入地层的砂卵石层,在勘探孔中进行原位测试,并根据原位测试结果确定土层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勘探孔的深度大于或等于基坑内降水井的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测定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的步骤为:
在勘探孔中,采取分布的每一土层的土样,对土样进行快速剪切试验和三轴固结排水试验,进而确定不同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测定地下水水位埋深的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65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板桩围堰混凝土封底的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沉井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