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55493.2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6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朴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朴胜东 |
主分类号: | A44B11/28 | 分类号: | A44B1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杨文娟,臧建明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高***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片,且更特定来说涉及包含连接环以及与通过连接环的通孔的紧固件配合的吊袢的插入物的连接片,借此确保容易组装同时通过消除当将吊袢耦接到连接环时需要进行焊接或按压模制而减少组装时间。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连接包带或配件的连接片是提供于包或其类似者的连接部分处。
此连接片由连接包带或其类似者的连接环、耦接到连接环以将连接片耦接到包或其类似者的连接部分的吊袢,以及提供到吊袢以打开/闭合吊袢的锁定部件组成。
在典型连接片中,吊袢与连接环可旋转地彼此耦接。此处,从吊袢的一个末端突出的连接轴可旋转地耦接到连接环的对应末端。
在此典型连接片中,由于绑带或配件是可旋转地连接,因此可防止连接到吊袢的包带变得扭曲,且可增加连接部分的自由度以改良用户便利性。
然而,由于所述典型连接片要求在将吊袢的连接轴插入到连接环的通孔中之后通过焊接或按压模制在连接轴的一个末端处形成啮合部分的过程,因此其花费大量时间来组装连接环以及吊袢。
此外,由于通过焊接或按压模制形成于连接轴上的啮合部分暴露于外部,因此连接片并不具有良好外观。
现有技术的一个实例为韩国实用新型注册号20-0273880(2002年4月18日),其揭示用于配件的互锁环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标为提供一种连接片,其包含连接环以及与通过连接环的通孔的紧固件配合的吊袢的插入物,借此确保容易组装同时通过消除当将吊袢耦接到连接环时需要进行焊接或按压模制而减少组装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片,其包含:连接环,其具有通过其前端形成的纵向通孔;吊袢,其具备操作销以打开/闭合吊袢,具有从其后端突出且经配置以从通孔的前侧插入到通孔中的插入物,且具有形成于插入物的外圆周上的第一阶状物;以及紧固件,其与通孔的后端啮合,具有从其前端突出且经配置以通过通孔的后端拟合于插入物上方的夹持管路,且具有形成于夹持管路的内圆周上且经配置以与第一阶状物啮合的第二阶状物。
优选地,夹持管路以对应于通孔的圆柱形形状突出,且当耦接到插入物时可在通孔中双向旋转。
优选地,夹持管路在其前端处形成有在夹持管路的纵向方向上具有预定长度且在前部方向上打开的切口,且所述切口包含形成于夹持管路的周向方向中以将第二阶状物划分成多个阶状部分的多个切口。
优选地,当夹持管路耦接到插入物时,第二阶状物在朝外展开之后弹性地恢复到其原始形状以与第一阶状物啮合。
优选地,夹持管路与通孔之间形成间隙以允许第二阶状物朝外展开,且在所述间隙的后侧处,支撑突出部沿着通孔的内圆周突出且可旋转地支撑夹持管路的外圆周。
优选地,插入物在其外圆周上进一步形成有第一倾斜表面,使得插入物的外径朝向其前端逐步降低,且第一倾斜表面允许第二阶状物在吊袢耦接到紧固件时朝外展开并与第一阶状物啮合。
优选地,第二阶状物在其内圆周上进一步形成有第二倾斜表面,使得第二阶状物的外径朝向其前端逐步增加,且第二倾斜表面允许第二阶状物在与插入物的前端或第一倾斜表面紧密接触时朝外展开。
根据本发明,吊袢的插入物与通过连接环的通孔的紧固件配合,借此确保容易组装同时通过消除当将吊袢耦接到连接环时需要进行焊接或按压模制而减少组装时间。
另外,根据本发明,插入物以及紧固件的阶状物分别形成有倾斜表面,使得插入物的前端可在组装期间容易地进入夹持管路,借以插入物可被准确引导到啮合位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夹持管路的外圆周表面由支撑突出部可旋转地支撑而不在紧固件与插入物之间形成空隙,借以夹持管路可在组装期间旋转而不摇晃。
此外,根据本发明,不需要进行单独焊接或按压成型过程,且吊袢与紧固件之间的接合点并不暴露于外部,借此提供良好外观。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文以及其它方面、特征以及优点将从结合附图对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而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片的分解透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片的组合透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片的分解剖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片的组合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绑带部件;
20:连接物件;
100:连接环;
110:通孔;
120:支撑突出部;
200:吊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朴胜东,未经朴胜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54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