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054245.6 | 申请日: | 2017-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61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 发明(设计)人: | 黄懿兵;张静丽;邱英彰;潘朝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胡彬 |
| 地址: | 361101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面板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一压感电极、第二压感电极、辅助电极、辅阻隔柱和导电层。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对设置,其中,第一压感电极位于第一基板朝向第二基板一侧表面;第二压感电极位于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一侧表面。第一压感电极在第二基板的垂直投影与第二压感电极重叠。辅助电极接地,与第一压感电极之间有第一间隙且彼此绝缘。辅阻隔柱位于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一侧,且辅阻隔柱顶端设置有导电层,导电层在触控显示面板受到按压时用于连通辅助电极和第一压感电极。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触控显示面板受到按压前后,明显增大了压感电极间电容改变量,提高了压力检测的灵敏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触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触控显示面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用户对于触控显示面板的功能和外观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为了满足用户的这一需求,集成压力检测功能和触控功能的触控显示面板应用而生。
现有技术中的触控显示面板,参考图1,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触控显示面板10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触控显示面板100集成压力检测功能的方式通常为在触控显示面板100的第一基板101中设置第一压感电极103,在第二基板102中设置第二压感电极104,由于所述第一基板101和所述第二基板102之间具有可形变层105。当用户在触控显示面板100表面施加压力时,第一压感电极103和第二压感电极104之间的可形变层105的高度就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第一压感电极103和第二压感电极104构成的电容的电容值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可以将所述第一压感电极103和所述第二压感电极104构成的电容的电容值变化量换算为用户施加在触控显示面板100表面的压力值的大小,以实现压力检测功能。
但是随着轻薄化的触控显示面板在市场中受欢迎程度的不断上升,所述第一基板101和所述第二基板102之间的可形变层105的高度也被越做越小,这就使得实现压力检测功能的第一压感电极103和第二压感电极104之间的可行变量越来越小。在所述第一压感电极103和第二压感电极104之间的可行变量较小的情况下,用户对触控显示面板100施加压力时,所述第一压感电极103和第二压感电极104构成的电容的电容值变化量就会较小。并且当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00的盖板厚度较大时,用户施加同样大小的压力,可形变层105的高度变化就会更小,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压感电极103和第二压感电极104构成的电容的电容值变化量变得更小。这给压力检测功能的应用带来了极大限制,这些问题都会导致用户在压力检测功能上的体验较差。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提升压力检测信号量的触控显示面板。
申请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实现提升压力检测信号量,进而提升用户对于压力检测功能的用户体验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一压感电极、第二压感电极、辅助电极、辅阻隔柱和导电层。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压感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压感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表面。所述第一压感电极在所述第二基板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二压感电极重叠。所述辅助电极接地且与所述第一压感电极之间有第一间隙且彼此绝缘。所述辅阻隔柱位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且所述辅阻隔柱顶端设置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在触控显示面板受到按压时用于连通所述辅助电极和所述第一压感电极。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触控显示面板受到按压时,明显增大了压感电极间电容改变量,提高了压力检测的灵敏度。
可选的,所述触控显示面板未被按压时,所述第一压感电极浮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压感电极的面积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压感电极的面积。
可选的,所述辅助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42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