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通工具用照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53592.7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5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浅田淳;关谷匡徳;木下直;鹈饲泰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8/00;F21V13/00;F21W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通工具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用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设于车辆等交通工具的交通工具用照明装置,公知有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照明装置。在专利文献1的照明装置中,具备光源和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导光而对周围进行照明的圆柱状的导光棒。这样的照明装置设于交通工具的内饰材料,用于例如照亮交通工具厢内或提高外观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290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将照明装置设于交通工具的内饰材料的情况下,公知有如下结构:在内饰材料设置纵长状的收纳空间,将照明装置收纳于该收纳空间。由此,能够在不使照明装置暴露于交通工具厢侧的前提下进行配置。另外,这样的收纳空间利用内饰材料的一部分(例如构成内饰材料的板构件、纵长状的装饰构件等)形成。因此,存在由于内饰材料的外观、结构而导致收纳空间的大小、形状受到限制的情况。作为这样的收纳空间的一个例子,能够列举出随着从长度方向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去而变小的收纳空间。为了将导光棒收纳于这样的收纳空间,想到使导光棒的直径随着朝向另一端侧去而变小的做法。然而,若使用这样的顶端变细的导光棒,则担心导光性能(出射光的均匀性等)降低、有损外观性的事态。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那样的情况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收纳于随着从长度方向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去而变小的收纳空间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外观性的照明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照明装置,其被收纳于在交通工具用内饰材料设置的纵长状的收纳空间,其具有如下特征:所述收纳空间被设为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第1方向上的长度随着从所述长度方向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去而变小的空间,该交通工具用照明装置具备:光源,其配置于所述一端侧;导光棒,其具有挠性,相对于所述光源而言配置于靠所述另一端侧的位置,呈在所述长度方向上较长的圆柱状,并且直径在全长上被设定成均匀的值;以及导光板,其相对于所述导光棒而言配置于靠所述另一端侧的位置,呈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纵长状,所述导光棒具有:第1光入射面,其是与所述光源的光出射面相对配置的一端面;第1光出射面,其是使从所述第1光入射面入射的光朝向交通工具厢内出射的外周面;以及第2光出射面,其是使从所述第1光入射面入射的光向所述导光板侧出射的另一端面,所述导光板的至少所述另一端侧的端部的所述第1方向上的长度被设定成比所述导光棒的直径小的值,所述导光板具有:第2光入射面,其与所述第2光出射面相对配置;以及第3光出射面,其使从所述第2光入射面入射的光朝向交通工具厢内出射。
根据上述结构,来自光源的出射光向导光棒入射,之后,光的一部分从第1光出射面出射,光的另一部分向导光板入射。入射到导光板的光从导光板的光出射面(第3光出射面)出射。因此,能够使来自光源的光从导光棒和导光板分别朝向交通工具厢内出射。另外,在上述结构中,收纳空间被设为宽度(与长度方向正交的第1方向上的长度)随着从长度方向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去而变小的空间。在此,导光板的另一端侧的端部的第1方向上的长度设定成比导光棒的直径小的值,因此,与导光棒相比,能够收纳于更小的空间。若设为这样的结构,则,即使在收纳空间是随着朝向另一端侧去而变小的空间的情况下,也能够分别收纳导光棒和导光板。
另外,导光棒是直径在全长上均匀的圆柱状,因此,与导光板相比,能够更均匀地对光进行导光。由此,与在全长上利用导光板形成的结构相比较,能够使更均匀的光向交通工具厢内出射,能够提高外观性。另外,直径均匀的导光棒即使在弯曲了的情况下,也难以降低导光性能,因此,在这方面也是优选的。
另外,能够设为,所述导光棒具备:呈在所述长度方向上较长的圆柱状的芯材;以及覆盖所述芯材的外周面的包覆材。若是直径在全长上被设定成均匀的值的导光棒,则通过使芯材的直径和包覆材的厚度恒定,能够容易地进行制造。
另外,能够设为,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2光入射面被设为朝向所述导光棒的所述第2光出射面突出的弯曲面,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2光入射面在其突出端与由所述芯材形成的所述第2光出射面相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纺织株式会社,未经丰田纺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35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线双桥式悬挂机构
- 下一篇:一种汽车横向稳定杆的限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