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管道内表面的内衬施工方法及用于管道内表面的内衬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52951.7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9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千坂博树;野田国宏;盐田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京应化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8G59/50;F16L5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表面 内衬 施工 方法 用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管道内表面的内衬施工方法、及用于管道内表面的内衬剂(lining agent)。
背景技术
在用于自来水的供水、来自锅炉(boiler)的热水的供水、气体的供给等的管道、设置于各种罐等的管路中,多使用钢管。这样的管道被长时间使用时,存在下述情况:由于在管道内流通的水、气体等流体的影响,导致在管道内部产生来源于锈、腐蚀、矿物质等的管垢(scale)、污物等的附着·堆积等。
该情况下,对管道的内表面进行研磨后,利用内衬剂在管道的内部施以内衬,从而将管道内部更新为平滑的表面。
在针对管道内部的内衬的施工中,通常多使用包含环氧化合物和固化剂的内衬剂。作为这样的内衬剂,例如已知有被赋予了抗菌性和防霉性的内衬剂(其包含环氧树脂、固化剂、和吡啶硫酮锌(zinc pyrithione))(参见专利文献1)。
对于包含环氧化合物和固化剂的内衬剂而言,在被涂布于管道内部后,可进行加热从而制成固化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280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一旦将环氧化合物和固化剂混合,则固化即开始进行。因此,包含环氧化合物和固化剂的内衬剂不能预先长期保管,通常是在内衬的施工现场将环氧化合物和固化剂混合而制备成内衬剂之后马上进行使用。
并且,在向管道内涂布内衬剂的作业中,内衬剂的固化也会进行。因此,在使用包含环氧化合物和固化剂的内衬剂时,在气温高、内衬剂的固化较快进行的夏季的施工中、以及在施工中发生一些故障而导致作业时间延长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在管道内均匀地涂布内衬剂,或者管道内被内衬剂阻塞。
通过选择固化速度慢的固化剂、或者降低固化剂的使用量,也许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但是,该情况下,对在管道内形成的由内衬剂形成的涂布膜进行加热而使其完全固化时,需要非常长的时间。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使用内衬剂的(所述内衬剂在室温附近的温度下极其缓慢地固化,但在被加热时快速固化)对管道内表面的内衬施工方法和适合用于该方法中的内衬剂。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通过在包含(I)环氧化合物和(II)固化剂的用于管道内表面的内衬剂中,使用包含可通过水解而生成特定结构的咪唑化合物的化合物的固化剂,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为用于管道内表面的内衬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工序:
在管道的内表面形成涂布膜的工序,所述涂布膜由用于管道内表面的内衬剂形成;和
使涂布膜与热水接触,由此进行加热而使其固化的工序,
内衬剂包含(I)环氧化合物和(II)固化剂,
(II)固化剂包含可通过水解而生成下式(II-1)表示的咪唑化合物的化合物。
(式(II-1)中,R1、R2及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羟基、巯基、硫醚基(sulfide group)、甲硅烷基、硅烷醇基、硝基、亚硝基、磺酸盐/酯基(sulfonato group)、膦基(phosphino group)、氧膦基(phosphinyl group)、膦酸盐/酯基(phosphonato group)、或有机基团。)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为对管道内表面的内衬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工序:
在管道的内表面形成涂布膜的工序,所述涂布膜由用于管道内表面的内衬剂形成;和
对涂布膜进行加热而使其固化的工序,
内衬剂包含(I)环氧化合物、(II)固化剂、和(III)水,
(II)固化剂包含可通过水解而生成下式(II-1)表示的咪唑化合物的化合物。
(式(II-1)中,R1、R2及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羟基、巯基、硫醚基、甲硅烷基、硅烷醇基、硝基、亚硝基、磺酸盐/酯基、膦基、氧膦基、膦酸盐/酯基、或有机基团。)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为用于管道内表面的内衬剂,其包含(I)环氧化合物和(II)固化剂,
(II)固化剂包含可通过水解而生成下式(II-1)表示的咪唑化合物的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京应化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东京应化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29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挂烫机衣架
- 下一篇:一种低VOC免电泳水性自行车通用底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