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组人干扰素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052569.6 | 申请日: | 2017-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6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 发明(设计)人: | 余永宁;余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余仁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P21/02 | 分类号: | C12P2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重组 干扰素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组人干扰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重组人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抑制细胞增殖以及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
目前,重组人干扰素的制备方法大多采用的是液体发酵(罐)生产工艺,将重组人干扰素菌种通过干扰素工程菌扩增后种入二级发酵罐,在设定的温度、pH、补料、通气流量、发酵時间等发酵条件下进行发酵,然后对发酵液培养物进行处理,并利用低温髙速离心等方式间接收集菌体,纯化后最终获得重组人干扰素原液。
上述生产工艺中,由于液体发酵采用的流水线和生产设备投资巨大,生产工艺复杂,发酵培养物收得率低,因而该工艺的生产成本非常高。
有鉴于此,需要对现有的重组人干扰素的制备方法进行改进,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重组人干扰素的制备方法投资大,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重组人干扰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传统生产重组人干扰素用的工程菌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体积百分比为0.5%~5%的营养琼脂,制备固体培养基;
将重组人干扰素工程菌株在上述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平面接种,并在37℃下培养24~48小时;
收集菌体,裂解获取重组人干扰素。
在上述方法中,加入所述营养琼脂后进行灭菌处理,并在凝固前注入玻璃容器中冷却获得所述固体培养基。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玻璃容器为20cm培养皿或马氏瓶。
在上述方法中,注入玻璃容器的操作在超净工作台或无菌室内进行。
本发明,省去了传统液体发酵培养法中需要使用的液体发酵罐设备,生产工艺简单,节省了投资;同时,工程菌收得率高,生产效率髙,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组人干扰素的制备方法,生产工艺简单,工程菌收得率比液体发酵培养法髙三倍以上,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出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重组人干扰素的制备方法,执行现有生产重组人干扰素的要求设施和生产质量管理,包括以下步骤:
在传统生产重组人干扰素用的工程菌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体积百分比为0.5%~5%的营养琼脂,然后进行灭菌处理,并在凝固前注入玻璃容器中,冷却后获得固体培养基。其中:玻璃容器选用20cm灭菌特大培养皿或马氏瓶,且注入玻璃容器的操作在超净工作台或无菌室内进行。
将重组人干扰素工程菌株在上述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平面接种,并在37℃下培养24~48小时。其中,重组人干扰素α1b工程菌株系由人干扰素α1b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化的大肠杆菌菌株,需经国家药品管理当局批准。
收集菌体,裂解获取重组人干扰素。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方法,省去了传统液体发酵培养法中需要使用的液体发酵罐设备,节省了数千万元至亿投资;
(2)本发明方法工程菌收得率高,生产效率髙,生产成本低。采用本发明方法培养的工程菌总数可达到每克含菌3000亿/g,而采用传统液体发酵培养法每克含菌为60亿/g,工程菌收得率高出三倍以上,眀显优于液体发酵培养法。
(3)本发明方法,生产工艺简单,可直接收集菌体生产干扰素,无须对培养物进行处理,不用低温离心,质量可控。
本发明方法(试验组)与传统液体发酵培养法(对照组)针对α1b型干扰素菌种扩种比较试验如下:
方法:
对照组采用1000ml传统液体培养基,试验组则将1000ml传统液体培养基分装在5个直径为20cm灭菌平皿中,每个倒注200ml,然后加入营养琼脂获得固体培养基。
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接种同量工程菌株,并于37℃培养24~48小时,分别计算两组工程菌总数。
结果:
用【中国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细菌浊度标准】测定两组1000ml培养基48小时工程菌总数。
对照组细菌总数为6000万亿,试验组细菌总数为180000万亿。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余仁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余仁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25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