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载水处理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052197.7 | 申请日: | 2017-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2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 发明(设计)人: | 丹下智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浦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B01D37/04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肖茂深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载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油船等船舶在卸下所装载的原油等之后再次向目的地航行时,为了使航行中的船舶平衡而通常将被称作压载水的水贮存在压载罐内。压载水基本上在卸货港取水并在装货港排出。因此,若这些地点不同,则压载水中含有的浮游生物或细菌类的微生物会在世界范围内移动。因此,若在不同于卸货港的海域的装货港排出压载水,则会向该港放出其他海域的微生物,存在破坏该海域的生态系的顾虑。
因此,为了减少压载水中含有的微生物的含有量而使用了压载水处理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具备过滤器和紫外线照射机构(紫外线照射装置),该过滤器对压载水进行过滤处理,该紫外线照射机构向压载水照射紫外线,进行微生物的杀灭处理(杀菌处理)。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48510号公报
然而,根据地域(水域)不同,未处理的压载水含有的夹杂物较多,这样的压载水浊度高。若浊度高,则对于压载水无法获得足够的紫外线照度、即足够的杀菌效果。其结果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压载水处理装置中,存在未被充分杀菌处理的压载水贮存于压载罐,或该压载水进一步向系统外(船外)排出的顾虑。另外,由于浊度高的压载水含有大量夹杂物,因此若朝向过滤装置的流量大,则对过滤器施加的负荷增大。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此类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载水处理装置,能够减小对过滤装置的过滤器造成的负担并且能够适当地对压载水进行过滤处理。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载水处理装置,其具备对从系统外流入的压载水进行过滤处理的过滤装置、以及利用紫外线对进行所述过滤处理后的压载水中含有的微生物进行杀灭处理的紫外线照射机构,其中,所述压载水处理装置具备:透射率测定机构,其测定所述压载水中的光的透射率;以及控制机构,其调节在所述过滤装置中流通的所述压载水的流量,所述透射率测定机构构成为,测定所述压载水中的包括第一波长以及第二波长的多个波长带的透射率,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多个波长带的透射率而执行调节所述流量的流量控制。
根据此类结构,由于控制机构根据包括第一以及第二波长的多个波长带的透射率调节向过滤装置流通的压载水的流量,因此能将适当地进行了过滤处理以及杀菌处理的压载水向压载罐贮存或者向系统外排出。另外,能够减少施加于过滤装置的过滤器的负荷。
以下,例示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能够相互组合。
优选的是,所述控制机构根据第一波长带以及第二波长带各自的透射率分别计算或设定所述流量的第一适当值以及第二适当值,并且将所述流量调节为所述第一适当值以及所述第二适当值中较小的一方。
优选的是,所述压载水处理装置还具备旁通路径,该旁通路径使从所述系统外流入的所述压载水不经由所述过滤装置而再次向系统外流出,所述透射率测定机构构成为,测定在所述旁通路径中流通的所述压载水的包括第一波长以及第二波长的多个波长带的透射率。
优选的是,所述控制机构在第一波长带的所述透射率为规定比例以下的情况下将所述流量设为第一适当值,所述控制机构根据第二波长带的所述透射率与总浮游物量的关系计算所述总浮游物量,在所述总浮游物量小于规定比例的情况下,将所述流量设为第二适当值。
所述控制机构在进行处理所述压载水的压载处理之前执行所述流量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的概要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压载处理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卸载处理的图。
图4是示出调节在压载水过滤装置2中流通的压载水的流量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使压载水向旁通路径10流通时的概要的图。
附图标记
1:泵
2:压载水过滤装置
3:紫外线反应器
4:压载罐
5:控制机构
6:透射率测定机构
7:盐分浓度测定机构
10:旁通路径
L1~L9路径
SC:海水吸入箱
DR:排出口
V1~V9开闭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各种技术特征能够相互组合。另外,各特征独立地形成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21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