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取样口定位的副枪探头安装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1534.0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25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章文超;陈平;孙礼明;龙川江;郑群;俞文燕;潘永飞;郭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46 | 分类号: | C21C5/46;G01N33/205;G01N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李彦 |
地址: | 201999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样 定位 探头 安装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转炉的零件或辅助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带取样口定位的副枪探头安装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一种带取样口定位的副枪探头安装装置,包括副枪探头(1)、存放箱(11)、选取装置(12)和输送装置(13),其特征是:还包括翻转框架(21)、底座(22)、驱动缸(23)、导向斗(31)、夹持器(32)、托架(33)、定位装置(4)和检测开关(5);定位探头(47)固定在支架(42)上,定位探头(47)正对副枪探头(1)的外侧面。一种带取样口定位的副枪探头安装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依次实施:a.送探头;b.定位;c.插探头;d.取试样。本发明控制精确,取样代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炉的零件或辅助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带取样口定位的副枪探头安装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转炉炼钢中采用副枪对钢水进行中间、终点检测,测温定氧定碳,收集试样并进行化验,结合冶炼模型对冶炼过程进行静态/动态控制,可使出钢的温度成分达到理想的目标,是实现自动化炼钢的重要手段。副枪探头带有取样口,当探头浸入钢水中,钢水会流入取样口内,副枪检测完毕提枪后取样口内的钢液凝结为固态,即为试样。副枪下枪检测时会适量调低吹氧流量,但越靠近转炉中心线即氧枪位置处的钢液翻腾越剧烈,各种物理化学反应越强烈,含氧量也比较高,取样口位于探头的圆柱形表面,每次安装探头后取样口朝向转炉中心线的角度带有随机性,距离转炉中心线的位置不同,取样具有不确定性,取样口靠近转炉中心时取得的试样含氧量较高,钢液成分也较远离氧枪处有所不同,这就削弱了探头取得的试样的代表性,不利于炼钢的成分控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安装调整、设备维护量小、控制精确、取样代表性强、提高炼钢质量的转炉副枪辅助设备,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取样口定位的副枪探头安装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发明目的:
一种带取样口定位的副枪探头安装装置,包括副枪探头、存放箱、选取装置和输送装置,副枪探头水平地设于探头存放箱内,选取装置设于探头存放箱的出口处,选取装置的出口正对输送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翻转框架、底座、驱动缸、导向斗、夹持器、托架、定位装置和检测开关,
翻转框架通过底部的转轴可转动地设于底座上,驱动缸的缸体固定在底座上,驱动缸活塞杆的外端连接翻转框架的下部;
翻转框架的上表面设有导向斗、夹持器、托架、定位装置和检测开关,导向斗和夹持器都为罩壳可转动地设于底壳的开合结构,导向斗和夹持器都通过转动驱动缸驱动开启和闭合;
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块、支架、主动轴、从动轴、传动皮带、电机和定位探头,定位块设于副枪探头的外侧面;支架固定在翻转框架的上表面,支架的中部设有定位槽,主动轴可转动地设于支架的一端,从动轴可转动且可平动地设于支架的另一端,传动皮带依次缠绕主动轴和从动轴,传动皮带的一侧设于定位槽槽口的正上方,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主动轴,定位探头固定在支架上,定位探头正对副枪探头的外侧面,定位探头和检测开关都串联在电机的工作回路上,当检测开关闭合时电机运转,当副枪探头转至定位块位于定位探头的正上方时定位探头使电机停机。
所述的带取样口定位的副枪探头安装装置,其特征是:定位装置还包括松紧调节螺栓和高低调节螺栓,松紧调节螺栓的螺杆套设弹簧且外端抵住从动轴,高低调节螺栓的螺杆套设弹簧且外端抵住支架,松紧调节螺栓用于调节传动皮带的张紧程度,高低调节螺栓用于调节传动皮带高低。
所述的带取样口定位的副枪探头安装装置,其特征是:定位块和定位探头分别选用色块和色块捕捉仪,色块可选用红色,穿透力强不易干扰,当色块捕捉仪未捕捉到色块的光信号时判定定位块未位于定位探头的正上方,电机的工作回路导通,当色块捕捉仪捕捉到色块的光信号时判定定位块位于定位探头的正上方,电机的工作回路断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未经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15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