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脱模硬泡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0981.4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22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程铸洪;宁晓龙;董卫;商跃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一诺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5/28 | 分类号: | C08G65/28;C08G65/331;C08G18/48;C08G101/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王燕 |
地址: | 2554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脱模 硬泡聚醚 多元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聚氨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脱模硬泡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聚醚多元醇的设计过程引入一些环状基团,降低分子链间的形变,从而提高脱模性。首先合成蔗糖聚醚多元醇,根据不同配方体系和客户需求,调整蔗糖聚醚多元醇的羟值,粘度和活性;然后用羟基苯类化合物对其进行修饰;最后进行精制处理得到具有良好脱模性的聚醚多元醇。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现有的生产条件既能满足需求,不需要额外的生产辅助设备,产品重现性好,质量稳定,与组合料体系互溶性好;制备的聚氨酯泡沫脱模性好,尺寸稳定性好,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氨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脱模硬泡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醚多元醇是聚氨酯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可用于制造家电、保温管道、板材、汽车内饰、涂料等领域的产品。在这些工业品中,不同的产品对原料聚醚多元醇的起始剂类型,分子结构,官能度、分子量和活性都有不同的要求。脱模时间是衡量聚氨酯发泡的重要指标,在软泡制品中为了缩短模塑开模时间,降低模具温度,节约能源,往往采用高活性即高伯羟基含量的聚醚多元醇。对于硬质泡沫的生产,聚醚多元醇一般采用高官能度和高羟值的聚醚体系,甚至搭配以特殊胺类为起始剂的胺醚,这样不仅会影响泡沫的流动性,而且采用胺醚会增加泡沫生产成本。
硬质聚氨酯泡沫是目前作为冰箱唯一使用的高效隔热保温材料,无论泡沫物理性能还是生产的工艺性能都近乎完美。硬质聚氨酯泡沫组成物通常以浇筑方式加入到冰箱或冰柜箱体的中间夹层,为保证浇注熟化后冰箱制品整体的平整度,需要较长的保压时间或脱模时间,严重制约生产效率的提高,而过快提早脱模也会引起泡沫制品各项性能的下降,甚至开裂、变形成为废品。通常发泡体系的脱模时间依据冰箱型号大小、生产工艺和保温层厚度不同而不同。对于生产制造商来说,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迫切希望缩短脱模时间,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一直是各厂家努力的方向,而聚氨酯发泡所需的脱模时间是影响聚氨酯产品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
长期以来,原料供应商为提高原料的竞争优势,致力于开发快速脱模的硬质聚氨酯泡沫组成物。聚醚多元醇作为硬质聚氨酯泡沫组成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快速脱模性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年来人们开展了较为详细的配方及工艺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脱模硬泡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通过聚醚多元醇设计过程引入一些环状的基团,降低分子链间的形变,从而提高脱模性;该聚醚多元醇羟值、粘度和官能度可调,在组合料配方体系中宽容性强,且硬质聚氨酯泡沫脱模性提高明显,泡沫稳定性好。
本发明所述的快速脱模硬泡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蔗糖、小分子起始剂与氧化烯烃在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得到蔗糖聚醚多元醇;
(2)向蔗糖聚醚多元醇中加入羟基苯类化合物,混合均匀,加入缩合剂进行缩聚反应,得到改性的蔗糖聚醚多元醇;
(3)向改性的蔗糖聚醚多元醇中加入水、酸和吸附剂进行精制处理,得到快速脱模硬泡聚醚多元醇。
其中:
步骤(1)中所述的反应条件为60-120℃无氧气氛围,反应压力为0.1-0.5MPa,氧化烯烃进料完毕后,压力低于-0.04MPa反应完成。
步骤(1)中所述的小分子起始剂为甘油、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醇胺、二乙醇胺或水中的一种或几种,碱性催化剂为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氧化烯烃为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中的一种或两种。
步骤(2)中所述的羟基苯类化合物为2-羟基-对二甲苯、苯酚、双酚A或水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缩合剂为甲醛或多聚甲醛。
所述的甲醛为质量分数37%、44%或50%的工业级甲醛水溶液,多聚甲醛聚合度为10-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一诺威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一诺威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09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