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苯基苯并咪唑单极热激发延迟荧光主体、电子传输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0236.X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1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许辉;孙明志;韩春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9/6506 | 分类号: | C07F9/6506;C09K11/06;H01L51/50;H01L51/54;H01L51/5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0 | 代理人: | 何强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苯基 苯并咪唑 单极 激发 延迟 荧光 主体 电子 传输 材料 制备 方法 应用 | ||
基于苯基苯并咪唑单极热激发延迟荧光主体、电子传输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它涉及有机电致发光热激发延迟荧光主体和电子传输材料的合成、应用。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多层复杂蓝光OLED器件制备过程繁琐、器件成本高的技术问题。基于苯基苯并咪唑单极热激发延迟荧光主体电子传输材料,该材料以苯基苯并咪唑为母体。本发明合成的材料既作主体材料又作电子传输材料,4层的简化的器件结构可有效的提高器件性能。提高电致发光器件材料的载流子注入和传输能力,以基于苯基苯并咪唑单极热激发延迟荧光主体和电子传输材料制备的热激发延迟荧光器件的外量子效率为12.5%,具有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裂解温度超过380℃,同时提高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和亮度,本发明主要应用于有机热激发延迟荧光二极管器件中。本发明属于主体及电子传输材料的制备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热激发延迟荧光主体和电子传输材料的合成、应用。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由于其高效率、低的启亮电压、可视角宽等有点被普遍认为是下一代展示和照明技术。有机发光材料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核心技术,也是该领域国际竞争的焦点。对于有机发光材料,由于75%的电生成的激子直接在三线态(T1)形成,无法自主退激到基态,利用全部单线态(S1)和三线态激子发射来提高OLED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在材料中引入重金属,使得材料自选轨道耦合,实现100%的激子利用,使用此类材料制得的器件为磷光OLED(PHOLED)。但高效率的深蓝光磷光材料依然缺乏,金属配合物磷光材料中的贵金属(如铱、铂等)资源稀缺,价格昂贵,也大大的限制了它们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近年来,纯有机的热激发延迟荧光(TADF)材料吸引了人们的视线,TADF材料是基于HOMO、LUMO空间分离的电荷转移(CT)激发态材料,由于弱电子交换作用导致非常小S1-T1态间能级分裂ΔEST,在热活化条件下实现反系间窜越(RISC,T1→S1),从而实现100%激子利用率。由于TADF打破了传统的自旋统计中25%限制,近年来逐渐被科研者深入研究。
由于大多数TADF染料是给体(Donor)-受体(Acceptor)系统组成的,这样能保证△EST足够小来实现RISC。但这种类型的分子由于其较高的极性和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是环境敏感的和易淬灭的,此外分子的极化核与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界面的相互作用也会严重的影响器件效率,基于此类材料制得的蓝光OLED显示了明显的效率滚降。为了减小器件的效率滚降,多层复杂蓝光OLED器件被采用,但随之引起器件制备过程繁琐、器件成本增加等因素限制了这一策略的普遍可行性。简化器件结构,采用主体和电子传输层为同一材料的OLED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可行办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多层复杂蓝光OLED器件制备过程繁琐、器件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苯基苯并咪唑单极热激发延迟荧光主体、电子传输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基于苯基苯并咪唑单极热激发延迟荧光主体电子传输材料,该材料以苯基苯并咪唑为母体,
当单膦氧修饰苯基对位,双膦氧修饰N-苯基时,化合物为pdPBITPO,其结构式为
当单膦氧修饰苯基间位,双膦氧修饰N-苯基时,化合物为mdPBITPO,其结构式为
当单膦氧修饰苯基邻位,双膦氧修饰N-苯基时,化合物为odPBITPO,其结构式为
当双膦氧修饰苯基,单膦氧修饰N-苯基对位时,化合物为dpPBITPO,其结构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大学,未经黑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02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