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沉降炉的多功能给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0058.0 | 申请日: | 2017-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21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景甫;韩恒超;张新欣;闻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K3/02 | 分类号: | F23K3/02;F23N1/00;F27D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沉降 多功能 装置 | ||
一种用于沉降炉的多功能给粉装置,包括给粉器、连接套丝、给粉管道、给粉枪、水冷系统、气体系统组成,给粉器经焊接的铸铁支架固定于沉降炉炉体上方,支架部分设置可移动小孔,调节给粉器和给粉枪的相对位置,给粉器上电动机带动内部旋转台转动,通过控制电箱旋转按钮调节旋转台转速,物料仓落下的物料经过细拨片作用由给粉器出料口流出,剩余废料经过粗拨片作用由余料出口流出;给粉枪集进料端口、出料端口、冷却水进水端口、冷却水出水端口、气体进入端口、气体预混小室于一体,气体供给端设置质量流量计,给粉枪气体接口处设置方便连接的快速接头。该装置结构简单、出料均匀、可完成连续、精确的粉末供给,而且可以完成不同气氛下的给粉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沉降炉的多功能给粉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沉降炉在不同气氛下完成连续、精确粉末供给的给粉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燃烧实验仍然是进行燃烧反应机理研究和燃烧新技术开发的主要手段。通过燃烧实验探索燃烧过程的内在规律,优化设计方案及运行方式,以期提高燃烧过程的经济性和稳定性,并降低燃烧污染物的排放。在实验中开展煤粉或生物质粉料的燃烧与气化等研究工作中,需要给粉装置实现微量连续均匀稳定地输送物料,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微量给粉装置主要应用于金属粉末、无机粉末和有机粉末的定量供给系统中。如激光熔夜、制药计量与封装等工业应用,煤粉燃烧、除尘性能等实验系统中的应用,无论何种应用,都要根据粉末种类和性能设计出给粉准确度高、工作稳定而可靠的给粉装置。传统的螺旋给粉虽是目前的主流,但如果把时间间隔划分得更加细致一点,可以发现螺旋给粉的均匀性还是差强人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给粉的连续性。如果螺旋给粉连续性的误差稍微大一点,则很有可能造成炉内突然熄火,不仅会给实验本身的准确性带来很大的误差,也会给操作实验的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同时也会影响实验设备的寿命,甚至可能使实验设备当场毁坏。因此,改进给粉装置,保证其连续均匀、稳定精确地给粉,才能使沉降炉上得到的实验结果更准确、更有说服力,使实验结论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如果能够完成在不同气氛下的给粉操作,会增强实验的对比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沉降炉的多功能给粉装置。尤其是一种出料均匀、可完成连续、精确的粉末供给,而且可以完成不同气氛下的给粉操作的给粉装置。
一种用于沉降炉的多功能给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给粉器(1)、连接套丝(2)、给粉管道(3)和给粉枪(4);
给粉器经焊接的铸铁支架固定于沉降炉炉体(15)上方,给粉枪进料端口(4-1)通过给粉管道(3)和连接套丝(2)连接给粉器出料口(1-8);给粉枪气体预混小室(4-6)下部凸出部分与刚玉管(11)通过法兰连接;
给粉枪集进料端口(4-1)、出料端口(4-7)、给粉枪冷却水进水端口(4-2)、给粉枪冷却水出水端口(4-3)、冷却水出水侧进气端口(4-5)、冷却水进水侧进气端口(4-4)、气体预混小室(4-6)集成于一体;给粉枪出料端口(4-7)深入沉降炉的刚玉管内,刚玉管(11)与给粉枪(4)之间采用法兰连接。所述给粉枪(4)采用套管式设计,内部为给料管道,中间部分为冷却水管道,
给粉枪冷却水进水端口(4-2)、刚玉管顶部冷却水进水端口(7)、刚玉管底部冷却水进水端口(6),三个部分通过四通连接至冷却水进水主管道(5);给粉枪冷却水出水端口(4-3)、刚玉管顶部冷却水出水端口(8)、刚玉管底部冷却水出水端口(9),三个部分通过四通连接至冷却水出水主管道(10);冷却水由沉降炉炉体开始加热一直到炉体自然降温过程,全程都要有水流通过;
气瓶(12)出口连接气体减压阀(13),气体减压阀(13)连接气体质量流量计(14),气体质量流量计(14)出口经过气体输送管路连接至冷却水出水侧进气端口(4-5),冷却水进水侧进气端口(4-4)经气体输送管路、气体质量流量计、气体减压阀与气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00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转轴3D打印平台
- 下一篇:热熔焊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