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硫塔与烟囱合一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049557.8 | 申请日: | 2017-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3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 发明(设计)人: | 刘闯;王勇强;李兴利;彭红文;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J15/00 | 分类号: | F23J15/00;F23J1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艾晶 |
| 地址: | 10012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烟囱 脱硫塔 向上延伸 净烟道 北方寒冷地区 直径大于烟囱 结构转换层 脱硫塔出口 脱硫塔塔体 防寒防冻 封闭结构 附属设备 合一结构 筒体结构 闲置空间 烟气阻力 支架成本 电耗 排烟筒 排烟 后沿 省略 脱硫 字柱 汇合 优化 | ||
本发明为脱硫塔与烟囱合一装置,其包含烟囱及置于烟囱内部的至少1个脱硫塔,烟囱下部为直径大于烟囱上部的扩大部,脱硫塔塔体置于该扩大部内,烟囱扩大部与上部之间采用结构转换层进行过渡,烟囱内部的1个或多个脱硫塔的排烟筒分别沿烟囱向上延伸,或汇合后沿烟囱向上延伸,烟囱扩大部为筒体结构或底部为人字柱结构,本发明的合一结构可有效利用烟囱下部闲置空间,省略了脱硫塔出口净烟道,净烟道及支架成本降低,还降低了烟气阻力,节省排烟电耗,优化了炉后占地。北方寒冷地区烟囱下部可采用封闭结构,有利于脱硫相关附属设备和管道的防寒防冻。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火力发电厂的脱硫塔与烟囱合一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排烟须经过净化处理才能通过烟囱排放。必需的净化处理流程包括除尘、脱硫、脱硝等。由于煤中含有硫,煤在锅炉中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中必然含有SO2,须经过脱除后,方可排入大气。故,脱硫装置是燃煤发电机组必备的环保设施。
目前世界上最主流的锅炉烟气脱硫工艺是采用湿法脱硫,湿法脱硫后的烟气为湿饱和烟气,其流动特性、腐蚀特性及进一步烟气处理都很困难,故从烟气流程上,脱硫一般作为排入烟囱前的最后一个烟气处理装置。
如图1及图2所示,常规的锅炉炉后布置方案为锅炉房5→除尘器4→引风机3→脱硫塔2→烟囱1。脱硫塔2内烟气流向为自下向上,由脱硫塔2塔顶排出,再水平拐向烟囱,高位进烟囱1后再向上拐接至排烟筒21,最终排入大气。
但缺陷也跟明显:脱硫后的净烟道31高位进烟囱1,烟囱1底部空间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造成浪费;脱硫塔2顶部出口的烟气,拐两个90度弯才能接到烟囱内筒,烟气流动阻力大;脱硫塔2出口到烟囱1间的烟道很长,防腐要求又高,净烟道及其支架的造价高;占地面积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脱硫塔和烟囱合一的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脱硫塔与烟囱合一装置,包含烟囱及置于烟囱内部的至少1个脱硫塔。
烟囱下部采用直径放大的筒体或人形柱结构的扩大部,脱硫塔塔体置于该扩大部内。
烟囱扩大部与上部之间设结构转换层进行过渡,该结构转换层可为桁架结构。
脱硫塔排烟顶出,分别或汇合后接至烟囱内筒。
本发明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1、将至少1个脱硫塔设置于烟囱内下部,有效利用烟囱下部闲置空间。
2、脱硫塔出口烟气直接向上接至烟囱内筒,降低了烟气阻力,节省排烟电耗。
3、省略了脱硫塔出口净烟道,与烟囱内筒无缝连接,净烟道及其支架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
4、优化了炉后占地,原脱硫塔所在位置的用地可用作其它用途。
5、另外,可将烟囱下部空间作以封闭,有利于脱硫相关附属设备和管道的防寒防冻。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脱硫塔及烟囱的位置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脱硫塔及烟囱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脱硫塔及烟囱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脱硫塔及烟囱的结构图。
图5为第一实施例30万千瓦级燃煤发电机组所采用的脱硫塔与烟囱合一装置示意图。
图6为第二实施例60万千瓦级燃煤发电机组所采用的脱硫塔与烟囱合一装置示意图。
图7为第三实施例100万千瓦级燃煤发电机组所采用的脱硫塔与烟囱合一装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95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锅炉尾气排放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及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