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配阻聚剂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49052.1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1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王申军;菅秀君;贾庆龙;朱相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7/04 | 分类号: | C07C7/04;C07C7/20;C07C15/46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刘娜 |
地址: | 2554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配阻聚剂 有机溶剂 二异丙基乙醇胺 换热器换热效率 苯乙烯聚合物 化工生产领域 苯乙烯精馏 苯乙烯收率 苯乙烯装置 磺基琥珀酸 烷基酯钠 聚合物 焦油 苯乙烯 长周期 阻聚剂 聚积 产率 乙苯 粘附 阻聚 应用 堵塞 保证 安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配阻聚剂及其在苯乙烯精馏系统中的应用,属化工生产领域。所述复配阻聚剂包括A、B两种组分及有机溶剂,所述A组分为磺基琥珀酸双十三烷基酯钠,B组分为N,N‑二异丙基乙醇胺,有机溶剂为乙苯或苯乙烯。本发明阻聚剂通过A、B两种组分的协同作用,既提高了阻聚效果,降低焦油产率、增加苯乙烯收率,又可以减少生成的苯乙烯聚合物聚积粘附,降低聚合物堵塞管道、换热器换热效率等风险,可以保证苯乙烯装置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行,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配阻聚剂及其在苯乙烯精馏系统中的应用,属化工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苯乙烯(SM)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产品,最重要的用途是作为合成橡胶和塑料的单体,用来生产丁苯橡胶、聚苯乙烯、泡沫聚苯乙烯等;也可与其它单体共聚制造多种不同用途的工程塑料,如与丙烯腈、丁二烯共聚得ABS树脂。
苯乙烯常温下就能发生自聚反应,而且温度越高,其聚合速度越快。苯乙烯精馏过程中的聚合,会导致单体损失,管道堵塞,造成单体生产成本过高,而且生成的聚合物会粘附累积在精馏塔塔盘或填料、再沸器、物料管线等上面,导致塔压差上升,再沸器切换频繁,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为减少苯乙烯精馏过程中的聚合损失,保证精馏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在苯乙烯精馏过程中加入阻聚剂。
目前新型苯乙烯精馏阻聚剂多数为复配型阻聚剂。美国专利US5446220公开了一种以DNP(2,4-二硝基苯酚)、DNPC(2,6-二硝基对甲酚)或DNPB(4,6-二硝基-2-仲丁基苯酚)与二羟丙基羟胺和N,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复配而成的阻聚剂,具有协同效应,阻聚效果超过任何一种单剂。
美国专利US5545756公开了一种以哌啶衍生物与DNPC、DNBP复配作为苯乙烯精馏阻聚剂。中国专利CN101440286公开了一种以哌啶衍生物(2,2,6,6-四甲基-4-羟基哌啶氧自由基)与硝基酚类化合物及二甲硫基苯二胺复配的阻聚剂。
中国专利CN1974503公开了一种复配型阻聚剂,以哌啶衍生物、苯二胺类化合物及硝基酚类化合物复配而成,选择乙苯或苯乙烯为溶剂,阻聚效果良好。
中国专利CN102249842公开了一种以氮氧自由基类化合物、硝基酚类化合物、羟胺类化合物及亚磷酸酯类化合物复配而成的阻聚剂。
中国专利CN102070394公开了一种用于苯乙烯精馏系统的阻垢剂,其组分质量百分比为抗氧剂5~20%、硝基酚类阻聚剂5~35%、羟胺类阻聚剂5~35%、分散剂5~40%、有机溶剂35~60%。该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可以抑制苯乙烯精馏系统中垢物的产生,并能将粘附在设备表面的垢物分散下来,延长设备运行周期。
现有技术公开的阻聚剂中,多数为真阻聚剂+缓聚剂复配模式,通过阻止苯乙烯自由基产生并捕捉自由基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苯乙烯聚合。但是由于苯乙烯的性质非常活泼,聚合活性很高,很难彻底终止其聚合反应。聚合物产生后易附着在设备表面,累积增多后,很难清理掉,影响装置的长周期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阻聚效果好,且可以减少苯乙烯聚合物累积粘附的高效复配阻聚剂。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配阻聚剂,包括A、B两种组分及有机溶剂,所述A组分为磺基琥珀酸双十三烷基酯钠,B组分为N,N-二异丙基乙醇胺,有机溶剂为乙苯或苯乙烯。
其中,A组分是一种高效表面活性剂,可以减少苯乙烯聚合物的粘附;B组分作为阻聚剂及助溶剂,在减少聚合的同时,可以使苯乙烯聚合物更好的溶解于苯乙烯中,从而顺利的跟随苯乙烯流出系统,减少堵塞管道的风险。
A组分、B组分及有机溶剂在复配阻聚剂所占质量分数分别为0.05~0.4、0.05~0.5、0.1~0.9,优选0.1~0.3、0.1~0.3、0.4~0.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90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