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吸墨性PVC塑料薄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8334.X | 申请日: | 2017-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85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沈祁峰;徐建;陈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海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3/24 | 分类号: | B29C43/24;B29C59/04;C08L27/06;C08L29/04;C08K3/26;C08J5/18;B29L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蒋路帆 |
地址: | 22631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吸墨性 pvc 塑料薄膜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吸墨性PVC塑料薄膜的制备方法,属于PVC薄膜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压延处理,PVC塑料薄膜压延后经由引离辊引出;压花处理,引离辊引出的薄膜经压花处理,其中上辊采用压花辊,下辊为橡胶辊,压花后的薄膜再经温炼轮组进入下道工序;冷却处理,采用五辊冷却,五辊从前到后温度依次为180~200℃、180~200℃、180~200℃;190~210℃、150~170℃;卷取包装,将冷却后的薄膜卷取打包,得到所需要的高吸墨性薄膜。本专利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五辊冷却,其中对最后两个冷却辊温度进行控制,出现一定的温度差,使压花后的PVC薄膜温度骤降,从而使PVC薄膜表面出现轻微收缩,表面结构更加紧密和光滑,从而提高了其表面张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VC薄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吸墨性PVC塑料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压延工艺得到的PVC薄膜表面吸墨性较差,而且吸墨不均匀,在后道工序上墨处理后得到的成品具有容易脱墨,尤其是表面局部脱墨的问题,严重限制了PVC成品薄膜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也有针对PVC薄膜吸墨性改进开展了相关工艺的改良的研究,如公开号为CN103909711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PVC灯箱布的生产工艺,原料为重量份数100份的聚氯乙烯树脂、18-23份的碳酸钙、48-53份的纳米钙、28-55份的邻苯二甲酸酯、3-5份的环氧大豆油、4-6份的液体稳定剂和5-15份的小料;先得主料;对主料高速搅拌30s,投加小料得物料;冷却,和成团状,塑化混合,过滤除杂,压延,得PVC底膜;PVC面膜生产步骤和PVC底膜生产步骤类似;贴合步骤为:将PVC底膜和PVC面膜均贴合到网布上,得PVC灯箱布,该专利改善吸墨性主要是通过配方的设计来实现的,并未对压延及冷却段工艺进行改进研究。
又如公告号为CN202462758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PVC薄膜压延成型机,包括机架上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的一压延主机轮组、一引起轮组、一橡胶轮和一镜面轮组成的压花轮组、一温炼轮组、一冷却轮组,其中,所述橡胶轮位于镜面轮正上方,温炼轮及冷却轮的下轮面与镜面轮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通过改变压花轮组原有压花方式,将橡胶轮与镜面轮的上下位置进行变换,利用PVC膜最后旋转方向的不同,消除本身气斑形成的气坑,解决吸墨性问题。该专利虽然是通过对压花工艺进行改进来提高吸墨性,但是其后序得到的PVC薄膜表面含油量高、表面脱墨问题仍然严重。
再如公开号为CN106243564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半硬质聚氯乙烯写真压延薄膜,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聚氯乙烯树脂60~70份、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5~20份、刚玉细粉14~20份、氰尿酸三聚氰胺盐9~13份、玻璃纤维23~29份、明胶2~3份、硫醇辛基锡25~35份、碳化硅粉18~28份、次磷酸镁14~20份、二仲丁基对苯3~6份、海泡石3~7份、水杨酸钠9~17份、钛白粉3~8份、安息香乙醚10~20份、钛酸四丁酯1.2~1.4份、苎麻麻骨12~14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13~15份、二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2~3份、甘油3~4份。本发明提供的压延薄膜强度高、耐温性好、遮盖率好、吸墨性好,取代传统的写真纸。而加添了刚玉细粉和碳化硅粉后,可以弥补纳米钙的缺陷。该专利改善吸墨性主要是通过配方的设计来实现的,并未对压延及冷却段工艺进行改进研究。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PVC压延薄膜存在的吸墨性差、成品脱墨现象严重、使用寿命短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吸墨性PVC塑料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压延处理,PVC塑料薄膜压延后经由引离辊引出;
步骤二:压花处理,引离辊引出的薄膜经压花处理,其中上辊采用压花辊,下辊为橡胶辊,压花后的薄膜再经温炼轮组进入下道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海塑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大海塑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83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排水井盖
- 下一篇:分散集水地下雨水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