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治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48271.8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0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三一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001 | 代理人: | 黄培智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治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工程和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河道是一种开放式水域,水面窄、流程长,在很多地方,河道成了各种污染水体的汇集场所,大量的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无序倾倒,废液、废水、污水随意排放,农村种植业、养殖业产生的大量残枝腐叶、残渣畜肥等往就近河道倾倒,造成河道淤塞不畅,污染严重,水体发黑发臭,有机污染物负荷过大形成了河道的污染,特别是城乡合部、工业区块旁的河道,污染尤为严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目前被污染河道的污水治理,采取抽水、排污、用泥浆泵吸淤泥外排、河道砌坎、水面养草、人工捞取垃圾保洁等方法进行治理,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或用次氯酸钠添加剂洒入污水处理,实践证明是得其反,反而容易造成鱼虾等水生物的死亡,破坏原生态;或用石灰水、明矾抛洒等传统方法治理,但要大面积治理也不现实可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河道治理系统,达到治理河道污水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河道治理系统,河道中间设有等距的环境监测供氧机,河道旁设有电缆电连接所述环境监测供氧机为其提供电能,河道旁设有可移动的吊装平台用于维修所述环境监测供氧机。
进一步地,环境监测供氧机,包括机身、设置在机身内部的纳米气泡机、能够产生臭氧或纯氧的气体发生器、泄压舱、水质检测仪及电控系统;所述机身的顶部设有可打开的顶盖和用于散气的百叶窗,中部设有吊环和配重仪器舱,底部设有探头、水泵、过滤罩和纳米气泡水释放口;所述水泵位于过滤罩中,通过管道与纳米气泡机连通,所述气体发生器与纳米气泡机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泄压舱与纳米气泡机的出口连通,所述纳米气泡水释放口与泄压舱的出口相连通,所述探头与水质检测仪电连接;所述电控系统分别与纳米气泡机、气体发生器、水质检测仪及水泵电连接。
进一步地,在生活污水排放口设有狐尾草种植区。
进一步地,河道内设有水草种植区。
进一步地,河道内设有木桩搭建的淤泥处理区。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适用于广大的河道进行水质的治理。生态修复周期短,投资少,治理效果显著,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环境监测供氧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环境监测供氧机的俯视图;
图4为环境监测供氧机的仰视图;
图中:1、顶盖,2、百叶窗,3、纳米气泡机,4、气体发生器,5、吊环,6、配重及仪器舱,7、机身,8、探头,9、水泵,10、过滤罩,11、电控系统,12、泄压舱,13、纳米气泡水释放口,14、电缆,15、环境监测供氧机,16、狐尾草种植区,17、河道,18、水草种植区,19、吊装平台,20、淤泥处理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河道治理系统,河道17中间设有等距的环境监测供氧机15,河道17旁设有电缆14电连接所述环境监测供氧机15为其提供电能,河道17旁设有可移动的吊装平台19用于维修所述环境监测供氧机15。
其中,环境监测供氧机15,包括机身7、设置在机身7内部的纳米气泡机3、能够产生臭氧或纯氧的气体发生器4、泄压舱12、水质检测仪及电控系统11;所述机身7的顶部设有可打开的顶盖1和用于散气的百叶窗2,中部设有吊环5和配重仪器舱6,底部设有探头8、水泵9、过滤罩10和纳米气泡水释放口13;所述水泵9位于过滤罩10中,通过管道与纳米气泡机3连通,所述气体发生器4与纳米气泡机3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泄压舱12与纳米气泡机3的出口连通,所述纳米气泡水释放口13与泄压舱12的出口相连通,所述探头8与水质检测仪电连接;所述电控系统11分别与纳米气泡机3、气体发生器4、水质检测仪及水泵9电连接。
进一步地,河道17的生活污水排放口设有狐尾草种植区16。河道17内设有水草种植区(18)。河道17内设有木桩搭建的淤泥处理区20。
图中,为了避免平时影响河道的形象,吊装平台19采用搭载盆栽等修饰物的形式设于河道两旁。将河底淤泥运输到木桩围绕一圈搭建的淤泥处理区20,在淤泥之上种植吸污植物。
河道治理的流程:1.首先将环境监测供氧机15放置到指定的位置上,探测水质,然后开始提供纳米气泡水。根据不同的情况,切换工作模式。
2.在河道17的所有生活污水排放口设置狐尾草种植区16。
3.在河道17内多处种植水草等吸污植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三一环保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三一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82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挂架
- 下一篇:一种处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的污水地下渗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