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液混合注液结构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7499.5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14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章有虎;张国兴;骆剑峰;吴小飞;高士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中泰深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25/20 | 分类号: | B01F25/20;F28C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郑海峰 |
地址: | 31140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结构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气液混合注液结构及其方法。它包括气体入口封头、外壳、液体入口封头、出口、活塞阀体、导流片、液缸、气侧翅片、传热翅片、导液管、导流片、喷孔、喷槽、喷嘴。本发明可适用于气‑液两种流体之间的混合注液。液体从液体入口封头沿导液管进入液缸,气体从气体入口封头进入气液混合注液结构,活塞阀体在气压作用下被顶起,将液缸内的液体升高到液缸上方侧孔流出进入气侧翅片,气体从顶起的活塞阀体与外壳间隙之间流入,之后沿导流片进入气侧翅片,带动液体一起进入传热翅片进行换热后从出口输出。本发明创新气液混合方式,提供了一种间歇式的注液方式,结构新颖,混合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气液混合注液结构及其方法,属于气液混合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气液混合属于流体混合技术,指的是将气相和液相两种流体均匀的混合再一起,达到某种效果,其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换热器中气液的混合用于更好的均匀散热。
当前的气液混合注液结构基本采用的是连续式混合,即气相液相在工作时不停顿的混合,在该模式下,液相和气相属于两套互相独立的管道,没有先后顺序的关联,无法确保两套管道是否同时正常工作。目前注液结构外形的设计大多采用矩形,从接触面的角度来说,在同体积下无法实现与外界接触面的最大化,影响混合效率。气液混合过程中,液相以小水滴的形式沿孔流出,导致在混合过程中对气相流速要求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气液混合注液结构及其方法。
新型气液混合注液结构,包括气体入口封头、外壳、液体入口封头、出口、活塞阀体、导流片、液缸、气侧翅片、传热翅片、导液管;气体入口封头设置于气液混合注液结构下方,液体入口封头设置于气液混合注液结构上部,出口设置于气液混合注液结构顶部,活塞阀体上方设置在液缸中,导流片与外壳固定,气侧翅片设置在导流片之上且与外壳固定,传热翅片设置在气侧翅片之上且与外壳固定,气侧翅片固定在液缸外侧,传热翅片固定在导液管外侧,导液管与液缸连通,导液管与液体入口封头连通。
所述的液缸上方侧壁开设一圈均布喷孔,喷孔轴线斜向上,喷孔内设置喷嘴,液缸上方设有喷槽,喷槽与液缸顶部存在高度差。
所述的外壳为圆形,且气侧翅片和传热翅片均匀布置在气液混合注液结构内部。
所述的活塞阀体下方与气液混合注液结构气体通道配合,且其受到的重力小于气压给予其的压力,活塞阀体上方的圆环凸台与喷槽配合,活塞阀体上方的圆环凸台顶面设置成倾斜面。
新型气液混合注液结构的气液混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液体从液体入口封头沿导液管进入液缸;
2)气体从气体入口封头进入气液混合注液结构,活塞阀体在气压作用下被顶起,活塞阀体上方的圆环凸台沿喷槽向上,将液体推入喷槽内,并挤压从喷孔经喷嘴雾化后沿斜向上方向喷入气侧翅片;
3)气体从顶起的活塞阀体与外壳产生的间隙之间流入,之后沿导流片进入气侧翅片,带动液体一起进入传热翅片进行换热后从出口输出;
4)活塞阀体顶起之后,气体流入导致其上下压力基本相同,活塞阀体在受到的重力作用下下降,堵住气体通道,同时活塞阀体上方的圆环凸台与喷槽分离,完成一次混合,之后重复步骤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中泰深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中泰深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74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