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镀铜工艺的硫酸铜溶液全自动配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046530.3 | 申请日: | 2017-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52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麦文环保设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5D21/14 | 分类号: | C25D21/14;C25D2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黄勇 |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镀铜 工艺 硫酸铜 溶液 全自动 配制 系统 | ||
1.一种用于镀铜工艺的硫酸铜溶液全自动配制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铜粉输料装置、搅拌过滤装置、溶液循环装置、溶液内循环装置,
所述铜粉输料装置,包括储料桶(1)、用于抽取储料桶(1)内氧化铜铜粉的真空上料机(11)、与真空上料机(11)连通的螺旋给料机(12);
所述搅拌过滤装置,包括输入端(21)与螺旋给料机(12)连通的溶解槽(2),所述溶解槽(2)内的下侧设置有若干用于将溶解槽(2)内部隔离成若干溢流槽(25)的分隔板一(23),所述分隔板一(23)与溶解槽(2)的顶部留有间隙;所述溶解槽(2)内的上侧位于相邻两个分隔板一(23)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分隔板二(24),所述分隔板二(24)与溶解槽(2)的底部留有间隙,所述溶解槽(2)内设置有搅拌器(26),所述分隔板一(23)、分隔板二(24)上位于间隙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若干扇体(231),相邻所述扇体(231)的扇叶(232)的扭转方向相反;
所述溶液循环装置,包括用于将电镀槽(7)内的溶液输入到溶解槽(2)的输入端(21)的进液管(28)、设置在溶解槽(2)远离输入端(21)一端用于将溶解槽(2)内溶液输送至电镀槽(7)内的出液管(27);
所述溶液内循环装置,包括每个溢流槽(25)的底部均设置有循环管(3),所述循环管(3)上均设置有球阀(31),若干所述循环管(3)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镀铜工艺的硫酸铜溶液全自动配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螺旋给料机(12)包括料仓(121)、设置在料仓(121)下端出料口的送料管(122),所述送料管(122)横向设置且所述送料管(122)内设有螺纹杆(1221),所述螺纹杆(1221)的一端由设置在送料管(122)上的伺服电机(1222)同轴驱动,另一端延伸出送料管(122)的出口,所述送料管(122)在出口的位置设有竖直向下延伸至溶解槽(2)的输入端(21)的输料管(1223),所述输料管(1223)上端设有进风口(12231),所述输料管(1223)在进风口(12231)的位置设有鼓风机(12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镀铜工艺的硫酸铜溶液全自动配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循环管(3)上连接有液体泵(32),所述溢流槽(25)的底部连接有浓度感应器(33),所述溶解槽(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液体泵(32)的PLC控制器(34),所述浓度感应器(33)与PLC控制器(34)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镀铜工艺的硫酸铜溶液全自动配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溢流槽(25)的底部设置有排渣管(251),所述排渣管(251)上设置有截止阀(252),所述排渣管(251)远离溢流槽(25)的一端设置有废液清空站(25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镀铜工艺的硫酸铜溶液全自动配制系统,其特征是:靠近所述出液管(27)的分隔板一(23)与分隔板二(24)之间设有过滤板(4),与所述过滤板(4)相邻且位于过滤板(4)远离出液管(27)的一侧的分隔板一(23)的上端设有缓冲板(233),靠近所述出液管(27)的分隔板二(24)上开设有凹槽(241),所述缓冲板(233)倾斜向下设置并延伸至凹槽(241)内,且所述缓冲板(233)与凹槽(241)的槽底之间有空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镀铜工艺的硫酸铜溶液全自动配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凹槽(241)为圆弧槽,所述凹槽(241)的下侧壁与分隔板二(24)圆弧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镀铜工艺的硫酸铜溶液全自动配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凹槽(241)的下侧壁上设置有阻流板(242),所述阻流板(242)远离凹槽(241)的槽底倾斜向上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麦文环保设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麦文环保设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653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