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明挖厚壁管涵隧道平移式刚性曲面模板限位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6285.6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94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奇维;靳新绘;殷宏俊;郭钦涛;王瑾;崔卫波;杨哲;周肖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5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明挖厚壁管涵 隧道 平移 刚性 曲面 模板 限位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明挖厚壁管涵隧道平移式刚性曲面模板限位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厚壁管涵隧道钢筋框架、内拱拱身模板子系统和外拱拱身模板子系统,厚壁管涵隧道钢筋框架包括内拱拱身钢筋网片、外拱拱身钢筋网片和桁架腹板,相邻两个桁架腹板交点位置处均安装有钢筋垫块,内拱拱身模板子系统包括内拱拱身模板、内拱背楞和内拱钢面板,外拱拱身模板子系统包括外拱钢面板、外拱背楞和外拱拱身模板;该方法包括步骤:一、拱座砼基础施工;二、搭建厚壁管涵隧道钢筋框架;三、支设内拱拱身模板子系统;四、支设外拱拱身模板子系统;五、支设弧形端部封口模板;六、管涵隧道拱身浇筑;七、模板的拆卸平移。本发明最大程度利用现场资源,降本增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明挖厚壁管涵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明挖厚壁管涵隧道平移式刚性曲面模板限位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地下管涵隧道施工多采用复杂的外模加固桁架结构、内模桁架支撑结构和内外模之间的对拉结构。内模桁架支撑结构采用台车加装复杂的桁架支撑拱身,同时外模加固桁架结构采用复杂的桁架结构保证外拱模板不变形,且实际多采用吊车吊装外拱模板,占用空间大,耗费劳动力,内外模之间的对拉结构采用拉止水螺杆对模板进行固定,起到防水作用,由于拉止水螺杆对于防水要求严格的市政道路、水利水电及公路隧道等工程,渗漏隐患大,成本高昂,耗费能源和材料,同时拉止水螺杆易造成拱身变形。因此,现如今一种结构简单、节省空间减少劳动力、设计合理的明挖厚壁管涵隧道平移式刚性曲面模板限位系统及方法,以内拱拱身模板的支撑结构为钢架定形基础,通过在内拱拱身钢筋网片和外拱拱身钢筋网片加入桁架腹板支撑措施来抑制外拱拱身模板的变形,形成了模板无支撑、无对拉定位的施工技术,在提高管涵结构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另外,外拱模板采用顶升的安装方式,可通过行走轮推动外拱模板移动,占用空间小,绿色施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明挖厚壁管涵隧道平移式刚性曲面模板限位系统,其设计新颖合理,以内拱拱身模板子系统为厚壁管涵隧道钢筋框架刚性基础,通过在内拱拱身钢筋网片和外拱拱身钢筋网片加入桁架腹板支撑措施来抑制外拱拱身模板的变形,形成了模板无支撑、无对拉施工,便于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明挖厚壁管涵隧道平移式刚性曲面模板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拱座砼基础的厚壁管涵隧道钢筋框架、沿所述厚壁管涵隧道钢筋框架内拱支设的内拱拱身模板子系统和沿所述厚壁管涵隧道钢筋框架外拱支设的外拱拱身模板子系统,所述厚壁管涵隧道钢筋框架包括内拱拱身钢筋网片和外拱拱身钢筋网片,以及多个用于将所述内拱拱身钢筋网片和所述外拱拱身钢筋网片进行组合绑扎固定的桁架腹板,多个桁架腹板呈之字形排布,所述内拱拱身钢筋网片和所述外拱拱身钢筋网片外侧位于呈之字形排布的相邻两个桁架腹板交点位置处均安装有钢筋垫块,所述内拱拱身模板子系统包括内拱拱身模板和多个等间距安装在内拱拱身模板上的内拱背楞,以及安装在多个内拱背楞上且与所述内拱拱身钢筋网片外曲面一致的内拱钢面板,内拱拱身模板包括内拱顶模板和两个均与内拱顶模板转动连接且对称设置在内拱顶模板两侧的内拱侧模板,内拱拱身模板的两个拱脚分别锚固在拱座砼基础的内壁上,内拱钢面板由一块内拱顶面板和两个对称弧度的内拱侧面板组成,所述内拱顶面板通过多个内拱背楞固定在内拱顶模板上,所述内拱侧面板通过多个内拱背楞固定在与其弧度相同的内拱侧模板上,所述外拱拱身模板子系统包括与所述外拱拱身钢筋网片外曲面一致的外拱钢面板和多个等间距安装在外拱钢面板上的外拱背楞,以及安装在多个外拱背楞上外拱拱身模板,所述外拱拱身模板包括两个对称结构的外拱拱身侧模板,外拱拱身侧模板上设置有外拱加强钢架和与外拱加强钢架固定连接的外模板,所述外拱拱身模板子系统的两个拱脚通过连接结构与拱座砼基础连接。
上述的明挖厚壁管涵隧道平移式刚性曲面模板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拱拱身模板子系统通过台车装卸,所述厚壁管涵隧道壁厚大于1米,所述厚壁管涵隧道内铺设有供台车进出的轻轨,台车上设置升降传动机构和液压传动机构,所述升降传动机构控制内拱顶模板上下运动,所述液压传动机构同步控制两个内拱侧模板展开收缩运动,两个内拱侧模板均通过内拱模板铰接件与内拱顶模板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62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