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等电点识别的纳滤分盐工艺确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5061.3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01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景光;唐叶红;何铁峰;吴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能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B01D61/12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王华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识别 纳滤分 盐工 确认 方法 | ||
一种基于等电点识别的纳滤分盐工艺确认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步骤一、膜的筛选:基于对不同膜表面等电点的识别,测定不同膜对物料的初始分离系数;根据优选原则为初始分离系数大、相对等电点小的膜,并将膜分为I类膜、类膜、类膜和类膜;步骤二、工艺参数的优化:对选定的类膜和类膜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进行优化的参数包括运行压力、运行流量、运行温度及被分离物料的PH值;步骤三、工艺流程的确认:根据步骤一确定膜种类,I类膜直接使用;类膜和类膜进行步骤二中的工艺参数优化;类膜直接弃用。本发明整体方法科学、系统,易于理解掌握,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等电点识别的纳滤分盐工艺确认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对环保技术要求的日益提高,分盐技术越来越受到不同行业的关注,尤其是一些产生含盐废水或混合盐废水的行业,如煤化工、电镀、印染等。按照现阶段环保要求的发展趋势,零排放是必然的发展要求,在此中间,只有通过先进合理的分盐技术,才能高效的完成最终的减量化及零排放,同时某些行业还可回收有经济价值贵重金属或高纯度无机盐。
现有的分盐技术主要有化学沉淀法分盐、膜法分盐等。化学沉淀法分盐指的是向混合含盐废水中投加某些化学物质,使它和废水中欲去除的污染物发生直接的化学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物而使污染物分离除去的方法。但由于化学沉淀法普遍要加入大量的化学药剂,并成为沉淀物的形式沉淀出来,这就决定了化学沉淀法处理后的废水会存在大量的二次污染。膜法分盐主要是指纳滤膜分盐技术,其过程一般为:通过预处理将物料做澄清过滤,经过滤的物料进入纳滤膜进行分离,一般一价盐更容易通过纳滤膜,而二价盐则更容易被纳滤膜所截留。在很多分盐工艺的选择上膜法分盐都具有技术优势,但工艺制定以及选膜过程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作,纳滤膜的选择多种多样,膜分离特性有个体化差异,但这种差异只能通过大量的实验进行筛选,耗费时间长,且成功率较低,缺乏科学的方法指导,并且受膜组件固有特性的限制,很可能所有经过选择的膜都不适合工艺需求或者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分离目标。工艺制定往往依靠经验,成功率低,筛选膜过程复杂,工艺制定过程复杂,效率低缺乏科学的工作流程。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着重要研究的内容。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膜表面等电点为参照,制定科学的标准化流程方法,快速准确的确定工艺方案,提高纳滤分盐工艺确认的成功率的一种基于等电点识别的纳滤分盐工艺确认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等电点识别的纳滤分盐工艺确认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步骤一、 膜的筛选:基于对不同膜表面等电点的识别,测定不同膜对物料的初始分离系数;根据优选原则为初始分离系数大、相对等电点小的膜,并将膜分为I类膜、类膜、类膜和类膜;
步骤二、工艺参数的优化:对选定的类膜和类膜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进行优化的参数包括运行压力、运行流量、运行温度及被分离物料的PH值;
步骤三、工艺流程的确认:根据步骤一确定膜种类,I类膜直接使用;类膜和类膜进行步骤二中的工艺参数优化;类膜直接弃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相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膜表面等点电指的是膜表面带有电荷,当在某一PH值下,膜表面为电中性,此时的PH值为该膜表面等电点。而膜表面等电点测量难度较大,不适合作为实际操作参数,因此提出相对等电点,如NaCl分子量为58.5,纳滤膜截留率(分子量)一般为200,然而纳滤膜对于2000ppm NaCl均具有一定的截留率,这主要是膜表面带有电荷所导致的,膜表面带有负电荷,因此我们用2000ppm NaCl的截留率间接表示膜的带点性及等电点,一般的当2000ppm NaCl截留率为50%左右时,膜的等电点为4~5,所以一般的在同样截留分子量的膜中,如果2000ppmNaCl的截留率越高,说明膜表面带负电荷越多,等电点越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能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能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50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方位行星式球磨机
- 下一篇:正渗透膜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