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42148.5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4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周光毅;杨振宇;杨勇;任广欣;崔磊;付默默;肖含;于庆强;乔班;姜丰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支撑 拆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内支撑梁的机械拆除方法,特指一种拆除过程中保证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的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
背景技术
基坑挖掘过程中,基坑的内支撑梁起到支撑作用,待基坑挖掘完毕后,施工建筑主体时,该内支撑梁需要拆除。拆除内支撑梁时,将内支撑梁的端部切断后就形成了悬臂构件,极易发生坍塌事故,另外在利用较大机械拆除内支撑梁或者爆破拆除内支撑梁,拆除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力传递到基坑的截水帷幕处容易造成截水帷幕的开裂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内支撑梁拆除时极易发生坍塌事故以及震动力传递到截水帷幕处容易造成截水帷幕开裂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于基坑的内支撑梁的底部支设临时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所述内支撑梁;
于所述内支撑梁的端部处施工形成断口以分隔所述内支撑梁与截水帷幕的连接,在形成断口时保留位于所述断口处的底层主筋;
拆除所述内支撑梁并保留底层主筋,在拆除内支撑梁的过程中通过所形成的断口阻断拆除所形成的震动波传递至截水帷幕;以及
切割所述底层主筋从而完成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
本发明采用将内支撑梁的端部剔凿形成断口,利用断口阻断拆除过程中产生的震动波,避免了震动波传递至基坑的截水帷幕,大大减少了震动波对截水帷幕的影响,降低漏水风险;另外,在断口处还保留有底层主筋,通过保留的底层主筋防止内支撑梁的坍塌,利用底层主筋保持内支撑梁与基坑的截水帷幕连接,且在内支撑梁的底部还支撑有临时支撑结构,两者一同支撑内支撑梁,降低了内支撑梁坍塌的风险,确保拆除内支撑梁的过程的施工安全。
本发明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拆除所述内支撑梁包括:
从所述内支撑梁的顶部至底部分层剔除混凝土保护层,在剔除混凝土保护层从而露出所述内支撑梁的钢筋时,将露出的钢筋切割拆除,直至露出底层主筋。
本发明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分层剔除混凝土保护层时,每层剔除的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为100mm至200mm之间。
本发明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于基坑的内支撑梁的底部支设临时支撑结构,包括:
提供枕木,于所述基坑的底板上堆叠枕木,直至所堆叠的枕木顶撑于所述内支撑梁的底部,并于顶部的枕木和内支撑梁底部的空隙处塞入木楔子顶紧从而形成临时支撑结构。
本发明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于所述基坑的底板上铺设受力钢板,通过所述受力钢板支撑所堆叠的枕木。
本发明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于所述临时支撑结构和所述内支撑梁的底部之间垫设缓冲垫。
本发明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于所述内支撑梁的端部处施工形成断口,包括:
通过人工凿除所述内支撑梁的端部从而形成断口,所形成的断口宽度为100mm至150mm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中未拆除内支撑梁时的基坑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中支撑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用于拆除基坑中的支撑梁,采用了枕木支撑、断口隔震以及分层剔凿的拆除方法:在内支撑梁的底部采用枕木呈井字形跌积形成临时支撑结构,下铺钢板于地基上扩大着力面积,上部用木楔子与内支撑梁的底部顶紧,能够防止内支撑梁端部断口后形成悬臂构件而发生坍塌事故;断口隔震是在枕木支撑完成后,在内支撑梁与截水帷幕节点部位,利用断口处阻断内支撑梁拆除时产生的震动波,大大减少震动波对截水帷幕的影响,降低漏水风险,断口处还保留有底层主筋;分层剔凿时先行剔除内支撑梁的混凝土保护层,而后将露出的钢筋切割拆除,沿内支撑梁横向分层剔除混凝土,最后切割底层主筋,使得内支撑梁在拆除过程中,底层主筋发挥自身稳定作用,保证拆除安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21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粉氧气加热的熔分炉还原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钒钛矿的熔分炉还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