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净化工业废气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40999.6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1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叶澄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启澄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2 | 分类号: | B01D53/72;B01D53/86;B01D53/00;B01D45/12;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净化 工业 废气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去除石化工业废气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处理方法,属于环境保护中的废气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大气污染是我国目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挥发性有机废气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随着我国石化工业的迅猛发展,其生产过程中排入大气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废气也在不断增加,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芳香烃化合物(苯系物)、醛酮类、卤代烃、醇类等。其中,芳香烃化合物的排放量相对较大,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又相对突出,因此,芳香烃化合物的净化处理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由于芳香烃化合物的挥发性很强,暴露于空气中很容易扩散。人和动物通过吸入或皮肤接触摄入过量的芳香烃,会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有研究报告表明,引起苯中毒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体内的苯生成了苯酚。苯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痹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重者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神志模糊、知觉丧失、昏迷、抽搐、甚至死亡;少量苯也能使人产生睡意、头昏、心率加快、头痛、颤抖、意识混乱、神志不清等症状。正常人吸入20000ppm的苯蒸汽5~10分钟便会有生命危险。
长期接触苯会对血液造成极大伤害,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苯可以损害骨髓,使红血球、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并使染色体畸变,从而导致白血病,甚至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苯可以导致大量出血,从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用,使疾病有机可乘。有研究报告指出,苯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可长达12~15年。
目前,我国石化工业企业的产工艺流程及废气排放方式各不相同,其废气污染控制技术也大相径庭。总体上来说,我国较广泛采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吸附法、热破坏法、冷凝法、吸收法等。
(1)吸附法:
用多孔性固体处理流体混合物,使其中所含的一种或几种组分富集在固体表面,而与其它组分分离的过程称为吸附。吸附法主要用于低浓度高通量芳香烃的净化。
(2)热破坏法:
热破坏法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研究较多的芳香烃治理方法,特别适用于含有低浓度芳香烃的废气。该方法可分为直接火焰燃烧和催化燃烧,其过程复杂并且可能包括一系列分解、聚合及自由基反应。而最重要的芳香烃热破坏法机理包括氧化、热裂解和热分解,热破坏法正是基于此机理进行的。
(3)冷凝法:
冷凝法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饱和蒸汽压这一性质,采用降低系统温度或提高系统压力,使处于蒸汽状态的芳香烃冷凝并从废气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4)吸收法:
吸收法主要利用芳香烃能与大部分油类物质互溶的特点,用高沸点、低蒸汽压的油类作为吸收剂来吸收废气中的芳香烃,常见的吸收器是填料洗涤吸收塔。
(5)生物膜法:
所谓生物膜法就是将微生物固定附着在多孔性介质填料表面,并使污染气体在填料床层中进行生物处理,可将其中的污染物除去,并使之在空隙中降解。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被吸附在空隙表面,被空隙中的微生物所耗用,并降解成CO2、H2O和中性盐。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芳香烃废气处理方法,普遍存在初期投资大、运行维护费用高、技术复杂等缺点,并且其处理效果也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为此,需要寻找新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这一难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启澄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启澄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09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